堅持科技創新,打造自主品牌
危機中,紡織服裝行業的洗牌速度越來越快。同時,產業調整升級箭在弦上。
“越是形勢不好,越是調整結構的機遇期。”武義青委員說,要咬緊牙關培育后勁,積極迎接下一輪經濟熱潮的到來。
“現在恰恰是我們改機建制的好時機。”湯彰明代表介紹,2008年以來,常山集團瞄準國內外行業最前沿,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在高新面料上求突破,研發出竹纖維、珍珠纖維、粘膠纖維等一系列新品種。常山恒新公司積極拓展紡紗能力,一方面向低支發展,最低能紡出一支紗的產品;一方面向高支發展,最高能紡出400支的高支紗。與此同時,加緊紡織基地建設步伐,目前主體廠房已經結頂,今年春天將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屆時600臺全新的無梭織機將投入生產,形成新的效益增長點。
盡管痛苦,紡織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轉型并未因為金融危機的加劇而停步。代表、委員提出,河北省一些規模紡織企業早已有了憂患意識,產業升級也已開始。目前,石家莊、邯鄲的部分大型紡織企業紛紛采取了“退市進郊”戰略,借搬遷之際,改進生產設備和工藝,重新規劃整合提升,進而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
韓憲章代表認為,當前,在一些弱勢企業倒閉之際,有關部門應搶抓機遇,進一步加快優勝劣汰和產業升級步伐,抓緊研究出臺切實可行的扶持紡織行業發展的對策,真正培育出幾個有競爭力的企業,提高河北省紡織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要想真正度過‘寒冬’,必須依靠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最終打造自主品牌。”謝少明代表介紹,近年來,東明集團一直堅持培育自主品牌,并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自主品牌往往能夠通過貨真價實的產品形象,贏得消費者與分銷商的信任,進而掌握市場定價的話語權。”
“我國將制定服裝自主品牌發展的國家戰略,把服裝行業作為切入點,推動中國消費品工業整體品牌建設。”面對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消息,不少代表、委員認為,河北省紡織服裝企業要抓住機遇,在品牌文化建設、品牌附加值提升等方面多下功夫,這樣不但能夠走出目前的困境,而且一定能夠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