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化工網提供的數據,九月份國內能源產品和化工產品的價格均繼續出現較大跌幅,平均跌幅接近10%,尤以硫磺和二甲醚跌幅最為深重,分別下跌50%和20.3%。專家表示,未來石化市場走勢依然要取決于原油的"臉色",當務之急是對市場尤其是對上游產品的控制,否則很有可能演變為一場災難。
從7月到10月,石化化工產品價格下跌幅度多在30%-40%,不僅跌掉了上半年積累的泡沫,不少產品已經回到了06、07年的水平。產品價格已經形成了清晰的下跌通道,并體現出黑洞效應,即跌面跌幅逐漸增大。
業內人士指出,原油價格9月份出現的暴跌,給能源和化工產品價格帶來災難,而全球整體經濟勢頭不被看好,不景氣的下游市場也給能源化工產品帶來沉重壓力。生產成本雖然下降,但產品價格下跌也將導致毛利率降低。
專家認為,跨行業的影響愈發突出。鋼鐵甚至食品行業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到石化化工行業,相信其他行業的利空信息會接連釋放,從而對石化化工行業打擊變本加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