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每況愈下陷入衰退 油價繼續年終尋底之旅
2008-12-8 12:29:20 來源:北京中期
關鍵詞:汽油 燃料油 燃油稅
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或將和征收燃油稅一同出臺。
據最新消息顯示,熱議14年之后,燃油稅很可能在明年1月1日面世。開征燃油稅、取消養路費等收費后,油價將在現有成品油零售價格基礎上每升降低1元,每升征收燃油稅1.5元,兩者相抵,每升提高 0.5元。但取消的收費不包括路橋費。早在 1994 年,有關部門就提出開征燃油稅設想。但14 年來,不是“油價太高”,就是利益攸關方“未達成共識”,此項改革遲遲不能落地。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消費和保有量迅速增加,石油需求不斷增長,費改稅呼聲再起。特別是目前,汽車耗油已約占我國石油消費量的 1/3,一些大城市的最大空氣污染源已由煤煙轉為機動車尾氣,加之《節約能源法》頒布后,盡快出臺限制燃油需求的稅收政策,已成為貫徹執行節能法、實施節能降耗的核心措施之一。
目前,各方對于當前燃油稅出臺草案仍存異議。國務院對本次燃油稅改革的總體要求是“公平、規范、節約、減負”。我們暫且不論是否應該先降油價再收稅,亦或者燃油稅的稅率目前應該定在多少。我們只討論在目前的框架下如若燃油稅實施,對于當前市場的影響。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短期利多,長期利空。我們已經看到了燃油稅消息一出,各地又出現了囤油現象。因為一旦開征,我們買油將會花費更多的成本。所以短期需求的提高對于市場來說試利多的。
但在燃油稅政策實施之后,我們看到,目前的政策是不取消路橋費和車船稅。而所謂的下調油價幅度也并未和國際接軌。所以對于廣大需求方來說,顯然相比之前負擔是加重了。關于這一點,發改委研究員也發出了開征燃油稅,不取消路橋費不合理的評論。開征燃油稅不取消過路、過橋費,也不利于在更大程度上改善與促進民生。實際上更是一種利益妥協的結果。如果沒有公眾及其代表的介入與參與,公眾代表不能平等參與到有關燃油稅方案設計的博弈當中來,改革方案的制定與設計就難免會淪為部門利益之間的討價還價,公眾利益就難免要因為顧及部門利益而付出代價。所以,如若執行目前標準的話,對于需求將會形成較為明顯的抑制,從而利空市場。
滬燃油期貨、現貨差價分析。
從滬燃油期價與黃埔現貨差價情況來看,11月滬燃油期貨主力合約與黃埔現貨差價快速收斂于之前的正常水平范圍。從10月份的-900元左右縮小至-200元左右。月內原油價格繼續下跌,但跌幅減緩。這和國內滬燃油期貨走勢基本相同,但現貨市場在到貨量大,且國內需求疲弱之至的打擊下,連續補跌,從而使期現差價快速縮窄。這和我們上個月的判斷基本一致。不過在目前的差價水平下,很難說對于滬燃油期價的影響是利多還是利空,目前影響較為中性。
圖十三:

滬燃油與黃埔現貨差價走勢圖。(資料來源:北京中期)
三、后市展望
11月份,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影響的不斷加深,原油需求不斷下調,價格繼續走低。而中國經濟亦受到沖擊,中石油近日表示,中國對石油的需求大幅放緩,而隨著全球經濟動蕩的影響日益顯現,石油庫存正處于明顯上升中。導致石油與石油化工產品價格大跌,石油生產銷售也出現下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月內新加坡燃料油市場到貨量大,庫存也不斷升高,打壓了燃料油價格。不過進入12月份,預計到貨量將有明顯下滑,也許在市場價格下行的過程中會對價格形成一定支撐。但國內燃料油市場疲弱的程度更甚,對于工業用戶來講,下游需求萎靡,產品銷售不暢,對于燃油需求仍舊每況愈下。隨著時間臨近年末,終端需求可能會降低,因許多工廠已經提前放假,即便油價再跌,需求也很難有效提震。加上今年廣東產業結構調整和金融危機的洗禮,市場需求疲軟程度相比往年更甚。
政策方面,國內成品油價的下調或將與燃油稅一同實施。就目前的計劃實施政策來看,對于市場呈現短期利好,中長期利空的影響。而滬燃油期貨與黃埔現貨的差價也從前期-900元大幅縮減至-200元的正常范圍之內,可以說這一因素在短期內對期價影響中性。鑒于后市對中國經濟將遭受更大沖擊和對原油市場的整體判斷,預計燃料油期價亦很難在短期內找到走強的支點,后期走勢料仍以振蕩尋底為主,但下跌速度或將繼續放緩。下方2005年初2000元附近的該合約歷史低點會有較強支撐,但價格經過振蕩盤整后若經濟形勢更加嚴峻,則隨原油繼續下破的可能也比較大。就目前0903主力合約來說,下方支撐位分別在在2100元和2000元;上方阻力位在2350元和2500元附近。
圖十四:滬燃油連續價格走勢圖(周線)

滬燃油連續價格走勢圖。(資料來源:北京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