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整車不敢貿然漲價相反,國內輪胎行業卻普掀漲價之風。
繼在國外漲價后,全球輪胎業老大米其林也在中國市場宣布:自6月起,旗下三個品牌米其林、回力、百路馳將漲價3%至7%;中國競爭力最強的輪胎企業風神輪胎的負責人向上海證券報確認,“2008年以來,我們已經分批次調高了輪胎售價,全系列產品平均漲價5%至7%!薄
“天然橡膠價格的節節走高,加大了輪胎業的成本壓力。在不考慮輪胎漲價的情況下,天然橡膠每波動1%,通常會影響毛利率0.8個百分點。2007年,天然橡膠的進口價約為每噸1900美元,而今年一季度期貨交易所的數據顯示,每噸進口價在2000美元至2100美元。”華泰證券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研究員李晶告訴上海證券報,“輪胎的主要原材料為天然橡膠、炭黑、合成橡膠、鋼簾線等。其中天然橡膠約占生產成本的40%!
風神股份一位負責人也告訴上海證券報,“今年一季度,原材料價格同比上漲了10%至30%。其中炭黑漲價超過30%!
同樣處于中國市場,乘用車欲漲還休,為什么輪胎企業卻敢于提價?
李晶分析認為,這是由輪胎業的競爭格局決定的。盡管中國市場上有600多家輪胎巨頭,但中高級輪胎市場卻集中在少數輪胎巨頭手中,即約10家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20多家國際輪胎巨頭。
以米其林、固特異為代表的國際輪胎巨頭們,占據七成左右的國內轎車、輕卡子午胎、高檔子午胎市場;而中國輪胎企業僅分得約三成的市場份額。但在載重輪胎上,局面卻完全不同:中國輪胎企業占據約80%的市場,外資巨頭僅占據約20%的市場份額。其中,風神股份在工程胎和載重胎上具有極強的性價比優勢。
在相對壟斷的格局下,多數龍頭企業根本無心打價格戰。無論是在轎車輪胎上居領先地位的米其林、固特異,還是工程機械輪胎、載重胎上占優勢的風神股份均如此。而且,在其漲價后,消費者反應也并不大。昨日,固特異中國區公關經理張季丹告訴上海證券報,“以每條輪胎400元計算,漲價2%相當于漲了8元錢。而正常情況下,一條輪胎可以用2年、5萬至6萬公里。因此,消費者對于漲價并不太敏感!
風神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生產的輪胎多配套工程機械、載重卡車,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狀態!
對風神股份調研后,李晶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下游行業景氣、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預計風神股份的輪胎售價仍有進一步漲價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