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相投顧能源與基礎設施組
化纖行業目前處于周期性低谷,該行業25家上市公司中2008年上半年凈利潤為負增長的達15家,與2007年凈利潤全年增長超過100%公司達11家的盛況相比,行業已風光不再。
由于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下調、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響,下游紡織企業面臨重重困難,導致企業對原料的采購量減少,粘膠、氨綸價格見頂回落,而棉漿粕、MDI等化纖原料的下跌也使得粘膠、氨綸等產品價格失去了支撐。要想在這種環境下生存和發展,企業必須加大新產品的開發,提高自身產品的附加值。差別化才是生存之道。2008年,一些抗菌、阻燃以及一些性能較普通纖維優越的差別化纖維依然受到市場歡迎,那些技術領先、產品差別化率高、產業鏈較為完善的公司,必能在市場競爭中占得先機。
上市公司業績同比大幅下降。2008年上半年,化纖板塊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87億元(剔除ST和今年新股),同比增長0.2%;實現利潤總額8.2億元,同比減少49.14%;實現凈利潤4.82億元,同比減少66.04%。板塊共25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虧損公司達7家,虧損公司占公司總數的28%,上年同期為2家,去年同期有較大增長的部分粘膠行業上市公司,如吉林化纖(2.80,0.06,2.19%,吧)、湖北金環(3.84,0.19,5.21%,吧)、新鄉化纖(2.84,0.06,2.16%,吧)等,上半年出現虧損。
滌綸原材料價格穩定,粘膠原材料價格上漲明顯。從產能結構看,滌綸占據了化纖總產能的80%以上,滌綸原料主要為石油化工下游聚酯產品,由于聚酯產品產能的過剩,其價格并沒有隨著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而上漲,價格在1.1萬元/噸左右小幅波動。而作為粘膠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化工輔料硫酸等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硫酸同比上漲240%),粘膠行業利潤空間被大幅擠壓,相關公司利潤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虧損。
2008年1-7月份,我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總值為1029億美元,增速為歷年低位。下游需求的疲軟導致化纖相關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企業盈利空間縮小。經歷了前期的景氣行情,化纖行業進入了周期性調整期,產品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雖然下游企業面臨調整,但是我們要看到,那些具有品牌優勢的紡織服裝企業發展速度依然很快,他們對原材料的質地要求會更加苛刻,只有產品質量高的化纖企業才能夠贏得市場。建議關注產業鏈完整、產品附加值高、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公司,如山西三維(6.27,0.05,0.80%,吧)、云維股份(12.60,0.05,0.40%,吧)、山東海龍(3.13,0.01,0.32%,吧)、海利得(10.83,0.23,2.17%,吧)、煙臺氨綸(23.18,-1.02,-4.21%,吧)以及華峰氨綸(6.62,0.12,1.85%,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