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方面來說,大力發展新型、綠色經濟不僅僅是應對危機的有效手段,更是在行使對世界環境的責任。于培偉說,從中國和世界的比較來看,發展低碳綠色經濟是貫徹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路徑,是推動科學發展上水平的客觀要求。
國內輪胎業要堅決走調整、轉型、重組的道路
發展低碳、綠色經濟是當前經濟及氣候條件的大勢所趨。但著眼當下,我國的輪胎及相關產業在發展的同時,還是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分析主要原因說,一是石化市場依然低迷,市場相對不足;二是部分行業產能利潤率仍然很低,開工率不足;三是一些產能過剩的行業投資增長過快;四是節能減排的任務相當嚴重;五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形勢嚴峻。
李勇武同時“對癥下藥”,提出了三點意見以幫助輪胎企業應對挑戰。
首先要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環境友好型的輪胎和橡膠制品,開發輪胎自動化生產成套技術、全新概念、汽車輪胎設計可支配技術,實現我國從制品大國向橡膠制品強國的轉變,要堅定不移的推進節能減排,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嚴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努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要積極的開發高端產品,加大企業的品牌建設力度。要重點開發在安全、節能、環保等方面科技含量高的輪胎產品,加強新產品的開發和新材料的推廣應用,全力以赴的“樹名牌、創名牌”,擴大企業在海內外市場的影響力與品牌優勢戰略市場。
三是要加快企業管理創新的力度,加強產品資源管理,要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努力使管理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積極探索降低生產成本的各項途徑,要努力開拓新興市場,減少市場過于集中帶來的風險,尋求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中國輪胎產業亟需相關政策支持
“特保案”發生時,國務院、商務部、石化協會對給予了大力支持,并進行了積極的應對,頑強的抗爭,做了大量全方位、多層次的工作。雖然最終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但總結經驗時我們必須看到,中國輪胎產業的發展亟需更多行之有效的相關政策支持,不論在應對當前還未消散的經濟危機和“特保案”的影響,還是解決將來轉型及開發新型、綠色產品期間的困難。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就在峰會發言中提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要作用,他說,懇請各級政府領導繼續支持三角集團和我國輪胎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有關政策方面,助企業一臂之力,幫助企業度過目前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