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尼龍市場形成西高東低格局
2009-10-2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尼龍 工程塑料 紡織長絲
尼龍是杜邦公司最先開發應用于纖維的樹脂,于1939年實現工業化。經過多年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尼龍行業在規模和技術上已經相對成熟,目前歐美市場以工程塑料、薄膜和地毯長絲等高端產品為主。統計顯示,最近10年中,工程塑料和薄膜的應用在全球范圍內大幅度增長;地毯長絲、短纖維和紡織長絲用量基本處于穩定,長期來看,短纖維用量甚至有一點的萎縮,紡織纖維的應用也只有小幅增長,且該增長主要是由中國帶動。
據了解,汽車工業已成為尼龍工程塑料的最大消費市場,其次是電子產品。近年來,發達國家加快了汽車輕量化、塑料化的步伐,并把每輛汽車用塑料量作為汽車現代化和技術進步的標志,如寶馬公司的BMW328i型車每輛用工程塑料162千克,占汽車總重的1.6%,其中尼龍用量為21.8千克。據首諾尼龍塑料及聚合物亞太區銷售經理詹益輝介紹:“一輛帕薩特轎車中所用的尼龍66達10.5千克左右,主要用于發動機、燃油過濾器、安全氣囊等零部件,可以說工程塑料在汽車方面的應用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尼龍還兼具平衡的力學性能、良好的熱性能和阻燃性能,能承受電子器件長期工作要求,可用于制作各種開關、家用電器部件、電子設施、大型汽車電子接插件、接線頭和手控電動工具部件等。”尼龍單層膜及與其他塑料制成的多層膜,可包裝肉類、香腸、奶酪、液體食品等,能延長商品保質期。由于冷凍、蒸餾等食品加工的基地化,亞洲、美國、歐洲的尼龍薄膜市場均快速增長,其中亞洲市場的需求率最為強勁。
雖然全球紡織長絲和工業長絲的用量在近幾年中基本穩定,但不同地區用量不同:西歐、東歐、北美等地的紡織長絲和工業長絲用量逐年萎縮,未來部分地區的市場需求甚至趨近于零;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用量逐漸增加,近年來基本趨于穩定。這主要是因為發達國家在專注于高端產品的同時,將利潤薄弱的紡織長絲和工業長絲的應用生產逐漸剝離,并轉向發展中國家。
在紡織長絲方面,發達國家的人由于著裝趨向休閑,消費者對纖維需求量減少,中國大量紡織及服裝的出口也對其紡織物市場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在工業長絲方面,由于亞洲的道路系統還不夠發達,載重輪胎需要尼龍簾子布的支撐,世界大輪胎公司的全球采購策略,致使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將輪胎的生產向國外轉移。此外,紡織長絲和工業長絲利潤也相對薄弱。因此,一些發達國家將紡織長絲和工業長絲的應用生產逐漸轉移到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目前,逐漸形成了西方引領高端市場,低端產品生產向東方轉移的趨勢。近年來由于發展中國家尼龍行業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些世界大公司也紛紛在亞洲建廠。業內人士稱,尼龍產地正向亞洲地區轉移。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