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國鈦白工業狀況回顧與發展分析
2009-10-26 來源:中國鈦白網
關鍵詞:鈦白粉 反壟斷法
1.3鈦白價格先升后降
在原輔材料和能源等綜合性成本全面提升的壓力下,鈦白企業能直接消化的有效途徑是提高鈦白產品價格。2008年上半年,多輪提升后的產品價位是:銳鈦型13000~14000元/t,金紅石型是15500~16500元/t,但兩者當時的制造成本已分別達13000元/t和14000元/t以上,企業仍處于虧損或臨近虧損邊緣。2年前,國產硫酸法金紅石型產品和進口的同類型產品的差價約為5000元/t,而2008年二季度末已縮小至2000元/t以內。在國產鈦白產品的品質未有實質性提高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其價格顯然是不現實的,畢竟,產品的性價比對用戶而言是首選的要素。
由于主要生產原材料降價明顯,二季度鈦白企業的開工率也稍有提高,產量增大帶來市場壓力的增加,致使二季度末鈦白產品(起始于銳鈦型)價格開始明顯回落,季度內降價幅度達到數百元,南方地區幅度更大,有的每噸下降1000元以上。
到第三季度,鈦白產品降價趨勢更為明顯,銳鈦型產品已接近11000元/t,到11~12月份,普遍降到9000元/t以內,大多數企業產品價格在8000元/t左右,部份低至7500元/t。與此同時,金紅石型產品的價格也直線降到達14000元/t以內,有的已跌破13000元/t。到2008年末,多數企業實行停產或限產措施,產量的暫時下降對維持產品價格的穩定起了一定的支撐作用,因此,市場上的鈦白產品價格基本穩定的同時,短時間內略有提升。但這種小幅提升的代價是產能利用率的大幅縮減。當年底行業的開工率大致只有50%左右。
1.4進口量繼續高位運行,出口量大幅下降
(1)進口
2008年,中國的鈦白進口量仍然保持較高位水平,全年共進口鈦白粉250546t,相當于2006年的水平,比2007年減少25755t,減幅為9.3%。這表明:國內高端市場需求量的急劇萎縮,但從另外意義上也可以表明國產鈦白產品品質有一定的提升,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進口產品,用于中高檔次領域。
(2)出口
2008年,中國的鈦白出口量繼續延續2007年下半年的低迷格局,各月的出口量同比分別有不同程度下降。全年累計共出口鈦白粉只有74523t,同比下降63450t,降幅達46%。
2008年中國鈦白粉的出口量只相當于2006年歷史最高記錄的38%,為2007年水平的54%,是近7年來最低的,只比2002年稍多一些。
1.5生產成本結構
鈦白生產中主要的成本有以下幾塊:原料(鈦礦、硫酸)、能源、環保、設備折舊及維修、人工等。無論是金紅石型還是銳鈦型產品,原料所占比重最大,一般達55%左右;其次是能源,銳鈦型產品占16%左右,金紅石型產品占30%左右;依據各企業廢副綜合利用程度的不同,環保費用在生產成本中的比重通常達8%~10%;包括人工、設備折舊和維修費用在內的其他總費用為15%~20%。
在目前的市場價位下,由于各生產企業對原料(鈦礦、硫酸)來源、廢副產物利用程度、能源類型、總體規模等因素差別,銳鈦型產品的生產成本大致在6500~8000元/t,金紅石型產品大致在8500~10000元/t。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