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發到船艇交付,太陽鳥的平均速度是6到8個月,商務艇快的時候只需2個月。雖然在設計工藝上比歐美品牌稍差,但游艇價格卻是他們的1/3到1/4(未除管理成本,游艇的毛利潤依然能保持50%左右)。在游艇的個性化定制上,太陽鳥的性價比更勝一籌。
“設計和制造中國人買得起的游艇”,李躍先的這一豪言聽起來頗有些湖南人的“蠻霸”的味道。1993年,30歲的李躍先在老家湖南沅江創立太陽鳥游艇公司,從事新型復合材料船艇的開發與生產,但還只是做快艇。“當時沒有想過做游艇,覺得游艇和快艇是一碼事。”李躍先當時對游艇實則一無所知。
直到1998年,李躍先才在上海與游艇有了第一次零距離接觸,憑借國防科大等軍工力量的支持,太陽鳥恰恰在公務特種艇、游船、客船等傳統船舶制造上保持著一定的優勢。2008年的青島奧帆賽,七條巡邏艇中有五條出自太陽鳥。
2000年,太陽鳥從20-30英尺的小型游艇開始探索游艇之路。2003年,公司在珠海設立基地,依靠優勢地理位置和市場,向中大型游艇業務傾斜。目前,太陽鳥保持著40%年增長率,但不可否認的是,盡管太陽鳥號稱產品覆蓋游艇、商務艇和特種艇三大系列,但其真正意義的游艇之路才剛開始,商務艇仍然占到其總業務量的六成。
2005年是太陽鳥的轉折點,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公司不計成本,在湖南自主設計、制造出了第一條80英尺的大中型游艇。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這種型號設計直至目前依然暢銷。2007年,太陽鳥游艇進入歐美市場。良好的口碑,再加上國內直銷和國外代理相結合的營銷模式,使太陽鳥游艇的訂單接連而至,國內客戶中,一般公司機構、國有企業和私營老板各占三成。
現在,不滿足于單一游艇定制模式的李躍先,迫切需要通過規模化生產提高盈利能力。為此,李躍先和其設計團隊預備儲備1000套游艇設計方案供客戶選擇。同時,太陽鳥第一家游艇4S店也在緊鑼密鼓的裝修中,一旦模式成熟將在國內主要地區復制推廣。
“游艇業的現狀是大家都想批量生產,但都做不到。”中國船舶協會船艇分會會長楊新發說,“原因是用戶的水準、規模達不到。這個矛盾如何協調,在設計上是有講究的。”對于規模化定制,李躍先認為核心是集成設計技術。“就像Dell電腦一樣,這種定制化服務需要管理和系統設計,我們游艇的模塊設計還沒有實施很好。”在李躍先的設想中,把游艇設計、制造實現系統化設計,讓客戶設計參與生產,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體驗樂趣,這無疑對公司的管理水平提出更大的考驗。
這條道路并非如想像中簡單。由于公司規模不夠和對市場估計不足,太陽鳥在規模化定制模式上走得還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