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商務部對原產于美國、歐盟、俄羅斯和我國臺灣地區的進口錦綸6切片做出反傾銷調查初裁,決定采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自2009年10月20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于美國、歐盟、俄羅斯和我國臺灣地區的進口錦綸6切片時,應依據本初裁決定所確定的各公司的傾銷幅度向國家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上下游反應不一 行業或面臨洗牌
“我們很歡迎。”浙江華建尼龍有限公司的董先生告訴記者。華建公司是此次提起錦綸6切片反傾銷調查的主要申請人之一,對于初裁的結果,該公司主管銷售的負責人表示還算滿意。
據華建公司董先生介紹,早在2002年間,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的錦綸6切片就已經進入我國大陸,但是量不大,對我國大陸錦綸6切片企業影響不大。但近幾年來進口量不斷激增,嚴重沖擊了大陸錦綸6切片的生產。此外,大陸關稅倒掛也給廣大錦綸6切片生產企業造成巨大壓力。他告訴記者,從2003開始,己內酰胺、錦綸切片和錦綸纖維的進口關稅開始出現倒掛,2008年分別為9%、6.5%和5%。錦綸行業生產使用的主原料已內酰胺,我國大陸進口關稅要比周邊國家高,且比下游產品進口關稅高,這種倒掛現象一方面增加了大陸錦綸切片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在與國外競爭對手相比較時,價格優勢大大削減;另一方面,隨著價格優勢的喪失,錦綸切片和纖維進口進一步增長,甚至通過非正常途徑進入我國,且越演越烈。而此時,國內切片市場價格漲幅卻不大,這樣受到高成本和低銷售價格的擠壓,利潤縮水,生存困難。他表示,此次反傾銷初裁告捷,有利于國內切片生產企業的發展。另外,他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應用的是全套進口的瑞士生產設備,跟我國臺灣企業一樣,完全可以滿足國內下游抽絲企業的需要,因此總的來看,反傾銷后的形勢還是比較好的。
對于華建公司董先生的樂觀估計,中國化纖總公司市場分析師蔣正華也作出了類似的預測。他告訴記者,反傾銷之前,進口錦綸6切片要比國內同類產品便宜500~1000元/噸,商務部對于進口錦綸6切片征收保證金的初步裁定出臺,將影響錦綸6切片的進口量,錦綸6切片短期將存在一定的供應不足現象,而需求則持續好轉,需求好轉及供應不足共同作用下將使得錦綸6切片價格上漲。這對于國內錦綸6切片生產企業來說無疑是利好。
有人歡喜有人憂。面對錦綸6切片反傾銷初裁,作為錦綸行業下游的抽絲企業卻發起了愁。浙江三馬錦綸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產民用錦綸6長絲。當記者提起反傾銷一事時,公司負責銷售的王小姐很激動,覺得“很沒有道理,日子很難過”。她介紹說,三馬生產用的錦綸切片100%依賴進口,主要從德國、我國臺灣等地采購,進口切片價格一般在2600美元/噸,加上關稅、增值稅后折合人民幣約22000元/噸,而國內生產的同類切片價格也是在20000元/噸左右,所以她認為進口切片不存在價格優勢。與此同時,進口切片質量要比國內產品高,主要表現在紡絲穩定性好、染色均勻、可紡性強。因此,作為一個生產高檔錦綸長絲的企業來說,還是愿意采購進口切片,這樣能保證自己產品質量。
江蘇省海安縣中山合成纖維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錦綸長絲系列的專業工廠,公司董事長、縣化纖商會會長楊忠國介紹說,中山每年從國外進口錦綸6切片約15000噸,主要是FDY切片,這占到公司原料采購總量的40%。當被問及會不會轉而增加采購國內生產的切片時,他表現得有些無奈和猶豫。他分析,公司在2005年開始與位于廣東的某錦綸6切片龍頭生產企業合作,但是發現切片的質量不能滿足自己生產要求。另外該切片生產商不在長三角一帶設倉庫,這樣通過水運的話,從廣東到江蘇得10~15天,甚至是一個月,而如果從我國臺灣進口的話,不僅質量有保證并且運輸時間也只有一周,運輸成本較低還不會耽誤生產,兩相比較,最終還是選擇進口。他說,初裁結果顯示我國臺灣切片龍頭企業的保證金征收比例只有4%多一點,這樣看來價格上漲幅度應該不會很大,估計還是會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