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已到了一個迫切需要產業升級換代的時期,特別是在當前經濟起伏無定形勢下,更加凸顯了并購在淘汰落后產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產業集中度、促進優勝劣汰中的突出作用。這是10月31日出席在京舉辦的中國化工行業并購峰會業界高層形成的共識。
針對金融危機背景下,部分行業暴露的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不強、資源環境約束等突出問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會長李勇武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只有下決心狠抓產業、產品和企業結構的大調整,才能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保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會議代表普遍表示,產業通過并購重組實現規模化經營,是增強國際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市場占有率、做大做強的行之有效策略。此間觀點認為,當前并購可以從兩個方面推進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一方面壯大已有產業,另一方面可以搭建新的業務平臺。企業可以在并購重組過程中不斷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質量。但是,并購過程中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圍繞主業,以企業的發展戰略做指導;二是要重視并購后的企業文化融合。
資源型行業的代表還指出,應在并購中實現資源、產品的共生耦合,相互關聯,相互支撐。以磷肥行業為例,磷礦資源要素的控制和有效配置是關鍵。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王志樂指出,一個國家的產業只有在全球吸納資源、整合資源、融入全球產業鏈才能真正發展,才能增強競爭力。因此,應積極推進境內化工企業間的并購、外資并購境內化工企業以及境內企業“走出去”并購境外化工企業。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分析指出,中國的經濟走勢將呈現V型,目前已經度過了最低點。今年實現“保八”的目標已經不是難題,真正的難題是結構調整。所以,只有把戰勝這場危機的過程當做一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結構的機遇,中國經濟才能在今后較長時期內保持又好又快的增長。
廣東發展銀行董事長董建岳稱,去年年底銀監會已發布《商業銀行并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允許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開辦并購貸款業務,為國內企業“走出去”實施并購提供支持。在未來幾年,中國很有可能成為全球并購最活躍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