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不斷推進的REACH法規已經逐漸成為塑料工業的一道屏障,但是它同時也為塑料加工商提高在供應鏈上的價值帶來了機遇。
REACH法規的出臺增加了化學品整個供應鏈的法規成本,REACH法規全稱為“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案”,加工商和母料供應商被認為是“下游用戶”而僅負有有限的責任。
不過,他們發現在確保他們的客戶遵守法規發揮能夠更大的作用。是什么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以及如何使加工商和母料供應商成功的適應這一市場的新角色呢?’ REACH法規與現有的化學品管理制度的比較
現有的化學品管理制度 | REACH法規 |
對歐盟市場上許多化學品的信息缺乏了解 | REACH將提供生產量/進口量大于1噸/年的化學品的危險和風險信息,可以彌補我們這方面知識的不足。 |
“舉證責任”在政府:他們需要證明,在加強化學品的限制之前,化學物質的使用是不安全的。 | “舉證責任”在企業:需要向人們展示,化學品使用的風險能得到適當的控制,并推薦適當的應對措施,在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使用者將有義務確保他們使用的化學品的安全。 |
對于“新物質”的通告要求起始于生產量在10 kg的水平,也就是說,在這個水平下,需要進行一次動物試驗;在1噸水平,則需要進行包括其他動物試驗在內的一系列的動物試驗。 | 對于新物質和已有的物質,當產量或進口量達到1噸/年時,均需要注冊;盡可能的減少動物試驗。 |
開發一個新的化學物質投入市場,需要相當的花費,這無疑鼓勵人們繼續使用已有的、不需要進行試驗的化學物質,約束了人們的創造性。 | REACH法規通過如下規則鼓勵人們開發更加安全的物質:對于研究和開發有較多的豁免;新物質的注冊費用較低;當申請授權時需要考慮到可替代的物質。 |
公共機構有義務進行復雜的風險評估,這些評估過程是很慢的和麻煩的。 | 企業在生產和銷售之前,將有義務去評估化學品的已識別用途的安全性;主管機構將僅關注嚴重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