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塑料瓶等塑制品行業的“內憂外患”
2009-11-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塑料制品 內憂外患
政府“救世金牌”初見成效
當塑料業處于風雨飄零之時,政府亮出了針對塑料業的“救市金牌”,其中主要包括提出《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對增值稅轉型、出口退稅調高、對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進行調整等。2008年12月1日起,聚亞甲基苯基異氰酸酯等塑料制品出口退稅率提高至13%;2009年4月1日起,提高部分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稅率;2009年6月1日起,繼續提高部分塑料制品的出口退稅率至13%。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輕工業技術進步與技術改造投資方向(2009-2011年)》中,從六個方向確定了未來幾年里我國輕工行業在技術進步與技術改造方面的投資方向。
內需方面,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刺激內需的政策,如4萬億的投資。由于4萬億元投資中很大一部分應用于基礎建設等建筑項目,因此對塑料業的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今年9月25日,商務部將決定對來自美國、韓國等地的PVC反傾銷進行每年一度的復核審查。中國自2003年起開始實行征收PVC反傾銷稅,2008年9月29日,商務部在對原產于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的進口聚氯乙烯進行復核審查后,決定繼續征收反傾銷稅。
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出臺、經濟轉暖的背景下,塑料業的效益有所好轉。PVC生產企業的開工率現在回升到60%-70%左右,在6月份之前一直在是50%。天津市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鄭天祿認為:“開工率的復蘇表示PVC進入間接性復蘇階段,這主要是因為整個房地產行業在前段回暖,房地產又有很多新開工項目陸續上馬。”即使如此,鄭天祿依然有些擔憂,他預計目前房地產的回暖只是暫時的,今年長期來講塑料行業還不是特別樂觀,去年PVC的總產量達到900多萬噸,今年總產量肯定要下降100萬噸,甚至下降幅度更高。鄭天祿強調,國內外需求不足依然是擺在企業面前的現實難題。
金融危機是危也是機,總體裝備水平偏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科技投入不足等中國塑料業的問題隨金融危機的爆發而顯露出來。因此,對于塑料企業來說,應積極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加快技術進步和產品結構調整,提升產品的附加值。筆者在尋訪專家時發現,專家們普遍認為現在是塑料行業企業轉型發展的好機會:只有抓住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加速技術進步,轉變傳統的外延擴張式發展方式,才能實現塑料行業的戰略轉型,由此在內憂外患的大考中贏得高分。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