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四:微膠囊化食用香精或香料的微膠囊化技術,促進了可食性包裝材料的研究和應用進程
運用可食性成膜材料微膠囊化,可將液體香料轉為固體,可把易揮發的香料轉變成為不易揮發損失的香料,把分散性差的香料轉變成為容易分散的香料,把脂溶性香料轉變為水溶性香料。香料的微膠囊化還可提高它的穩定性,免受濕氣、氧化、紫外線及微生物等的影響。
誠然,可食性包裝技術和微膠囊化技術是彼此獨立的兩大新技術,但兩種技術中所使用的材料常常同出一源。因而在對材料性質的研究和運用方面,這兩大技術可相互促進、并肩發展。
今天,利用高溫下為黏液態的可食性材料,吸收經加熱而從水果和花卉中迅速散發的香氣成分,直接形成一個個極微小的香氣囊。然后經冷卻至常溫,使黏液轉變為固態,再經粉碎就成為富含并能長期保存香氣的食品添加劑了。例如:有試驗將鮮花與熔化狀態的砂糖混合攪拌,花中的芳香成分立即大量轉入砂糖中,形成微小香氣囊,冷卻后數月不會散失和失味。這種利用熱糖液浸提和固定香氣的技術已在國外流行。
除香料外,食品中其他不穩定的需保留成分也可依靠微膠囊化技術加以保護,如色素、維生素等。
動態五:多用途可食包裝可食性包裝膜作為一種載體,前景廣闊
例如可用富含維生素B1的可食性膜液浸泡精白米對其進行營養強化。前文已提到加入各種功能的添加劑,比如可用富含山梨酸的可食膜來對肉制品和干酪等進行表面防腐。這樣采取局部防腐劑含量高、總體防腐劑含量卻很低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防腐劑的效率和減少了添加劑的用量,從而減輕了它們對消費者的負面作用。
可食性包裝還有許多奇特用途。如澳大利亞昆士蘭一家土豆片容器公司制作的土豆片容器,其味道并不遜于盛裝的土豆片,從而使人享受到大嚼容器之快。利用含有色素的可食涂料,對不易著色的食品進行表面染色,既可降低色素總用量,又能擴大色素染色范圍并提高其染色效果和穩定性。美國發明并已經在商業上應用了冰制汽水瓶,人們夏季在海濱買一瓶冰瓶裝汽水,喝起來十分愜意涼爽,喝光后的瓶子當然也不會污染美麗的環境。
由于可食性包裝材料的固有性質與合成高分子材料相比有種種局限,目前遠遠不能代替合成高分子在食品包裝材料中的地位。同時,可食性包裝及天然可分解性塑料的進一步開發和研制,離不開高科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