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回暖及通脹的擔憂將支撐商品價格“迪拜事件”影響或有限
11 月11 日,今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0 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10 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1%,為連續6 個月同比增速加快;1-10 月份,同比增長9.4%,比上年同期回落5.0 個百分點,比1-9 月份加快0.7 個百分點。初步計算, 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長0.8%。10 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5%,比上月降幅縮小0.3 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1%;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5.8%,比上月降幅縮小1.2 個百分點。從國家公布的經濟數據看,整體經濟繼續呈回暖趨勢。
央行預計CPI 將在今年底觸地后開始回升,通脹預期持續加強。中金公司預測,在未來半年內通脹將呈上升趨勢。因此,在通脹呈上升趨勢的背景下,國內商品價格易漲難跌。統計局官員在解讀消費增長時,特別提出汽車是今年一大亮點。2009 年1-10 月,國內汽車產銷量累計突破1000 萬輛大關,汽車市場一枝獨秀的表現,也對國內外橡膠價格起到強勁支撐作用。
美國經濟周期研究所(ECRI)發布的衡量美國未來經濟增速的一項指標顯示,雖然其增長年率持續從10 月的記錄高位下跌,但仍然預期美國經濟將順利復蘇。歐元區經濟也有所回暖,歐盟執委會11 月27 日公布的企業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歐元區11 月企業景氣指數升至-1.56,好于10 月的-1.79;經濟景氣指數升至88.8,10 月為86.1;消費者通脹預期指數升至-11,10 月為-14。
綜上分析,由于全球經濟仍然處于回暖的趨勢當中,而且短期內各國也不會集中退出經濟刺激計劃,前期救市過程中向市場注入的大量流動性資本,使得通脹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整個商品市場都可能都會從中得到支撐,其實從黃金近期波瀾壯闊的上漲之勢也可窺一斑。
近期鬧的沸沸揚揚的“迪拜債務危機”在市場掀起了不大不小的風波,亞太及歐洲股市11 月26 日全面大跌,翌日,國內商品市場同樣以大面積暴跌回應。但筆者并不認為“迪拜事件”會造成第二次金融風暴,因為其規模遠遠無法和“次貸危機”相提并論。所以,該事件短期會對商品市場形成一定沖擊,特別是對上漲幅度較大的滬膠而言,可能成為積累的獲利多頭平倉的理由,從長期看,對市場特別是國內商品市場影響有限。
從期限價差及合成橡膠價格分析滬膠短期仍有壓力
隨著滬膠大幅上漲,現貨價格也如影隨行,截止到11 月27 日,上海市場標一膠報價為21000 元/噸,較10 月底每噸上漲2500 元。現貨市場投機氛圍同樣較濃,貿易商手中存貨不多,惜售心理明顯。但下游由于成本增加過快,接貨不積極,交投比較僵持。從期現差價上看,隨著現貨上漲,上海標一膠與主力1003 合約的差價也縮小到每噸235元。
圖3:天膠期、現價差及滬膠指數走勢
圖為天膠期、現價差及滬膠指數走勢圖。(圖片來源:魯證期貨研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