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多時間,氟化工產業的日子并不好過。有數據為證:我國氟化工龍頭企業之一的上市公司三愛富去年出現首次虧損,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為負6962萬元。另一行業巨頭巨化股份去年同比減少52.37%。而據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岳潤棟介紹,去年年底時,我國氟化工產業的整體開工率不到50%,氟聚合物生產企業的開工率更低;除少數品種外,主要產品價格處于低價運行,利潤空間萎縮。而恰恰就在這段時間,湖北省制定并高調推出了一個大力發展氟化工產業的路線圖。他們的底氣只有3個字:差異化。
湖北發展氟化工產業的差異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原料,二是產品。
先說原料。我國氟化工產業發展50多年來,所用的原料都是清一色的螢石。雖然湖北也有螢石資源,但與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相比差遠了。而且螢石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國家從1999年就開始對螢石資源的開采進行管制。要以螢石資源來發展氟化工顯然很難。但是,湖北發展氟化工的資源卻另辟蹊徑,以磷化工的'三廢'中所含的氟資源為原料。這一下子就與其他地區的氟化工產業發展模式區別開來。這一差異使得湖北不但解決了原料短缺的難題,而且可以在技術上、工藝路線上形成自己的產業特色。同時,這種廢物利用還是國家求之不得的循環經濟模式,可以獲得很多的政策優惠。
再說產品。氟化工產業的產品種類很多,僅有機氟領域就有含氟烷烴、含氟聚合物及其加工產品、含氟精細化學品等三大門類。而目前其他地區的氟化工產業大多數都以前兩類為主,比如氟橡膠、氟樹脂等。這些產品的生產、技術開發等方面已經處于成熟階段,同時也處于競爭十分激烈的狀態。如果湖北繼續在這些產品上做文章,恐怕除了因重復建設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外不會有別的結果。因此,他們在產品定位上也突出了差異化,那就是發展含氟精細化學品。這樣一來就避開了成熟的、競爭激烈的市場,自成一體,發展起來自然會順暢得多。
正是有了這兩個方面的差異,湖北的氟化工產業才敢擺出一副'我怕誰'的架式,準備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大發展。
去年,當石油和化工行業遭遇發展困境時,不少有識之士都表示,這種狀況看起來是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的結果,但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大量重復建設所引發的產能過剩。金融危機不過是將這種產能過剩顯現化了。產能過剩的關鍵就是產品的同質化,技術的同質化。一個產品你有我有大家都有,那還不過剩?如果大家都能像湖北省這樣,找到只屬于自己的特色,與其他地區顯出差異化,恐怕再大的危機也沒什么可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