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宏觀經濟分析
縱觀整個四月,全球經濟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瑞信集團追蹤的全球十大經濟領先指標中(如美國ISM、德國IFO、中國PMI等),有7個已經觸底反彈。近期數據清楚地顯示,美國經濟已經扭轉急劇下滑的狀態,4月份美國制造業活動指數從3月份的36.3上升至40.1,其關鍵的利率指標——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已攀升到3.17%,是自去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歐洲區市場的狀況也開始企穩。德國4月Markit綜合采購經理人指數初值漲至39.7,創下5個月高點;歐元區4月服務業與制造業指標也為6個月來最佳,顯示嚴重的經濟衰退已不再惡化。
圖三、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
圖為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走勢圖。(圖片來源:格林期貨)
同時,我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新近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3.5%,比上月上升1.1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環比回升;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9%,比上月回升3.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回升。專家認為,PMI指數等經濟先行指標回升,可能預示二季度我國經濟將繼續好轉。與3月相比,在4月PMI指數體系中,除產成品庫存、原材料庫存等指數下降外,其余各項指數均保持上升,但升幅有所縮小,多在2個百分點以內。其中,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以及新出口訂單指數分別上升0.5、2.0和1.6個百分點;購進價格指數上升3.0個百分點至51.3%,自去年9月以來首次突破50%。
顯然,全球經濟形勢在強有力的政策刺激下,正在向好的方向變化。市場預計各國政府的財政刺激方案積聚起巨大的訂單在今后數個季度陸續發力,投資者對經濟回升的信心也在相應增加。
三、行業基本面分析
(一)供給分析
進入四月份后,國內外產區都已經進入割膠期,新資源的上市給需求不振的膠市帶來明顯的壓力。雖然產區出現的降雨天氣和泰國局勢動蕩使得割膠數量一度出現減少,但今年割膠普遍早于去年,使得供給基本處于歷史正常水平。4月份的國內產區歷史產量數據為3.3萬噸。而國內外政策性收儲和限價措施,減少了對市場的供應,一度促使膠價堅挺。從東南亞來看,作為天然橡膠生產和出口大國,泰國政府積極發揮領導作用,去年11月26日由泰國牽頭召開的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計劃減少生產膠汁約30%,并要求農民合作,縮短割膠時間,砍伐老樹,同時向膠農補貼資金等措施。
其次,限制出口政策方面,在第14屆橡膠年會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泰國09年減少天然橡膠出口91.5萬噸,比08年減少16%。
再次,收儲方面,泰國計劃收儲20萬噸天膠;越南橡膠協會將效仿國際橡膠協會(IRCo)的做法削減2009年橡膠出口量10至20萬噸,以此為市場提供支撐。
從國內來看,根據國家物資儲備局與海南農墾和云南農墾簽署國家儲備橡膠協議,在6個月內將完成10.5萬噸橡膠收儲計劃。其中海南農墾獲得的收儲數量為5.5萬噸,云南農墾為5萬噸。第一批天然橡膠收儲要求在4月18日前完成兩墾區天然橡膠收儲5.5萬噸,其中云南農墾2.5萬噸,海南農墾3萬噸,收儲價格為14600元/噸。4至8月,兩大墾區再交儲5萬噸。此外根據市場環境,若膠價處在低谷時,國儲局有意向在今年下半年增加天膠收儲數量作為戰略儲備。10.5萬噸收儲量相當于國內產區前幾個月新膠上市的總和,占國產天膠的約1/6。
進口方面,近段時間由于國內膠價上漲加快,以及企業補庫使得進口量在1、2月份萎縮后,3月份出現恢復性增長,并達到近幾年單月進口峰值。海關數據顯示,2009年3月份,全國進口稅號4001項下天然橡膠19.4萬噸,同比增長5.8%,環比增長58.2%;而稅號4005項下的復合橡膠進口量為7.5萬噸,同比增長36.4%,環比增長91%,復合橡膠增長幅度遠大于天膠,這主要得益于復合膠關稅降低至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