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6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限塑令”,在全國范圍內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并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如今,“限塑令”實施已近一年。而在鄭州市場,曾經的用袋大戶——超市、商場執行效果明顯,但在菜市場、農貿市場、流動攤點等免費提供塑料袋的情況仍大量存在。對此,鄭州有商家提出了一種新模式,希望政府、商場、企業多方聯手,用“低價環保袋”解決這一難題。
超市
過半女顧客自備購物袋
昨日下午,在文化上路一家思達超市,不少顧客都自帶了環保購物袋。同樣,在其他大型商場或超市,“限塑令”執行得都比較到位。其中超過半數的女性消費者已經形成了購物時自備購物袋的習慣。在超市購買塑料袋的主要是年輕一族,或者本身沒有大量購物準備的市民。在一些大型超市,每天有償提供的可降解塑料袋只有幾百個。與之前的每天上萬個塑料袋相比,“限塑令”在商場超市的效果十分明顯。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近日發布的調查顯示,“限塑令”實施一年來,超市零售行業少消耗近400億個塑料袋。根據測算,減少的塑料袋使用量可以幫助國家每年節約石油160萬噸。
菜市場
超薄塑料袋仍是免費送
而在鄭州市白廟社區附近的菜場,菜販子要么直接將蔬菜拾進塑料袋內上秤,要么稱完后將菜裝進塑料袋內。一位菜販說:“人家賣菜都送塑料袋,你要是收費,肯定不會有人買。”據介紹,固定的菜攤靠的是回頭客,不能給消費者留下斤斤計較的印象。
而商販們提供的塑料袋都屬于“限塑令”所禁止的超薄塑料袋。
在文化路與東風路交叉口,很多水果商販等都在向顧客提供超薄塑料袋。就連來鄭州賣瓜的瓜農,也是免費提供塑料袋裝西瓜。
據了解,從全國的情況看,小市場、農貿市場、流動攤位、偏遠地區都是“限塑令”難以推行的“重災區”,監管部門一直也沒什么很好的解決辦法。
應對
市民有望用上低價環保袋
面對日益嚴重的“白色污染”,一次性塑料袋正逐漸遭到越來越多的詬病,用環保購物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的呼聲也一浪高過一浪。可呼聲過后,環保袋“叫好不叫座”的事實也令人尷尬。
昨日,鄭州一家廣告公司的王經理告訴記者,該公司制造無紡布環保袋已有一年多的時間。而政府沒有更多資金投入、市民購買環保購物袋一個要三四元錢,確實有點貴,僅靠企業免費贈送又不現實。因此,環保袋的推廣陷入尷尬。
“我們現在創造出了一個新型的模式,就是將環保政策利益共享、成本分攤、責任共擔。”王經理說,目的是用“低價環保袋”解決這一難題。即征集關注支持環保的企業,由它們出一部分錢為消費者埋單,在環保袋上印制宣傳企業形象的廣告,作為回報,然后,將這些環保袋以和塑料袋相當的價位(每個0.5~1元)投放市場,讓消費者能夠買得起,從而將超薄塑料袋擠出市場。
“現在,市商務局、環保局對這個模式都非常支持,也有一些企業表示了合作的興趣。目前,商務局、環保局正對協調一些商場,準備推廣這種模式。”王經理說,如果這種模式推廣成功,那么超市、商場內所售的環保袋價格將由現在的每個三四元降到0.5~1元。據介紹,如果進展迅速,下半年,鄭州市民就有望在大商場、超市內買到低價環保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