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沖擊
一邊是MDI項目開工要件還不齊備,而另一邊卻是來自市場的沖擊,讓巴斯夫不得不進行調整。
“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是關鍵。”巴斯夫(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關志華在出席“中國綠色公司年會”上,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此解釋。“金融海嘯導致市場需求出現下滑,我們預計2009年全球MDI市場將下滑,中國也不例外。”
2008年,隨著國際石油價格從高點的147美元/桶下跌到不足三分之一,MDI原料市場主要原料也上演高臺跳水:苯胺價格從高點15700元/噸跌到最低點不足5000元/噸,全球MDI的市場供應從一季度到三季度的供不應求,到四季度需求不足。
6月15日,中國化工網分析師潘曉麗告訴記者,今年5-6月,進口聚合MDI均價為1.5萬-1.6萬元/噸,去年高達2.4萬元/噸。盡管一季度聚合MDI價格漲幅在10%以上,但主要是受政策因素拉動影響,至于家電下鄉,對采購并沒有多大作用,所以,二季度價格還有所下跌。
除需求不足,巴斯夫還面臨著中國MDI供應競爭壓力。2009年,中國和東亞地區的MDI供給都將大幅度增加,日本NPU去年增加20萬噸產能,拜耳位于上海的35萬噸/年裝置開車。
尤其是煙臺萬華,是巴斯夫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
煙臺萬華是國內聚氨酯產業老大。6月15日,煙臺萬華副總兼董秘寇光武告訴記者,目前,煙臺和寧波兩大生產基地MDI產能加起來為50萬噸,在國內超過1/3的市場份額。
記者從年報上看到,盡管去年總體產品價格下滑,但掌握了MDI國內市場主導權的煙臺萬華,仍然實現了15億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47%。
然而,世界化工巨頭巴斯夫的業績卻不容樂觀。去年,巴斯夫不計特殊項目的息稅前收益下降10%。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23%,為122億歐元,原因主要是市場需求持續不振。
其中,塑料業務的銷售額驟降,主要是銷量大幅降低所致,利潤甚至出現小幅負增長,原因包括特性聚合物部停置產能產生的高成本。北美銷售額下降了35%(美元計),亞太地區銷售額以當地貨幣計下降了42%,南美、非洲和中東地區則下降了13%。
更為嚴峻的是,巴斯夫歐洲公司董事會主席賀斌杰認為,“目前沒有跡象表明這種趨勢會發生逆轉,我們也不認為一些地區和行業暫時的庫存增加意味著可持續的增長。”
因此,巴斯夫決定繼續嚴格控制成本和開支。“2009年,公司將至少裁員2000人。”巴斯夫公關部負責人說。
據中國化工報報道,巴斯夫的上海聯恒24萬噸/年MDI裝置已處于檢修,巴斯夫MDI精餾裝置在6月中旬也開始停車檢修。
“重慶MDI項目的政府批準不會成為難題,目前公司正在做前期的研究工作,但具體的動工時間需要到今年底或者明年才能決定。”關志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