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之所以花巨資并購羅門哈斯,就是希望這家世界領先的公司能給陶氏帶來新的操作理念,使陶氏逐漸變成世界領先的特殊化學品及高新材料公司。”6月24日,新任陶氏大中華區商務總監王曉蘭在新加坡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陶氏化學決定并購羅門哈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公司計劃戰略轉型已經有很長時間了。
王曉蘭說,盡管陶氏從去年宣布參與競購羅門哈斯到今年4月完成收購期間,備受爭議和質疑,但作為陶氏成立100多年來最大的一宗并購案,這項交易的完成標志著陶氏的戰略轉型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收購羅門哈斯的理由
去年7月10日,陶氏化學公司宣布,將以每股78美元的現金收購羅門哈斯公司,同時陶氏化學還將承擔羅門哈斯35億美元的債務。并購羅門哈斯,陶氏要背負沉重的債務負擔,公司一度出現了財務危機,陶氏為何非要頂著壓力收購羅門哈斯?
“如果陶氏因壓力放棄羅門哈斯,則意味著構建"明日陶氏"的計劃大部分落空,這并非陶氏希望看到的。”王曉蘭稱,羅門哈斯在電子化學品、涂料以及建筑和包裝材料等領域都具有很強的優勢。陶氏收購羅門哈斯的動因是創造協同增長,即將產品和技術互補,為陶氏帶來新的市場機會。陶氏財報顯示,從2004年到2007年,曾經引以為傲的基礎化學品業務板塊的息稅前利潤不斷下跌,從最初的16億美元下挫至2007年的8.13億美元。2008年進一步下跌到1500萬美元。反而,處在產業鏈中下游的特殊化學品業務則具備更強的盈利能力。2008年雖然受到金融風暴的襲擊,但羅門哈斯的年銷售收入仍較2007年增長了8%。
“收購將促使陶氏向利潤增長型企業轉變,通過擴大特殊化學品和高新材料業務,陶氏的業務組合將向高增長、高利潤的領域轉移。”據王曉蘭介紹,陶氏在完成羅門哈斯并購的4月便創建了一個營業額達140億美元的多元化業務部門——陶氏高新材料事業部。羅門哈斯的主營業務就是這個新成立的高新材料事業部的主要組成部分,該事業部的業務包括:電子材料、涂料、建筑材料、特殊材料、黏合劑和功能聚合物;其目標是實現每年30億美元的額外價值增長,并通過成本協同效應每年節省13億美元開支。
否認出售陶氏益農
4月底,在陶氏完成對羅門哈斯的收購后,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將陶氏的評級由Baa1調至Baa3級別。在下調評級的過程中,穆迪還考慮了兩家公司業務合并中所蘊含的“重大整合風險”,并表示陶氏化學能否保持投資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管理層能否在2010年結束以前大幅削減債務。市場擔心陶氏為羅門哈斯收購交易所籌措的過橋貸款,要在2010年4月歸還,會否成為壓倒新陶氏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