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22(“猛禽”)是由美國洛·馬、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隱形戰斗機,其優異性能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可說起F-22的缺點,長期以來,除了批評它成本高昂(單價1.4億美元)外,極少聽到其他說法。
但《華盛頓郵報》7月10日刊發的題為《先進的美國戰機有嚴重缺陷》的長篇文章,揭開了這種頂級戰機身后不為人知的一面:F-22每飛行1小時,就需要對其表面涂料維護30小時以上……該文不僅披露了F-22的一些“硬傷”的細節,而且分析了造成缺陷的原因。
只能飛行1.7小時?
《華盛頓郵報》稱,F-22表面吸收雷達波的金屬涂層,是造成維護麻煩的主要原因,這種涂層一旦被雨水侵蝕或磨損傷害,就會發生問題。大多數飛機在生產制造體系進入成熟期之后,會更易于維修,花費也更少。但五角大樓承認,F-22真不是“省油的燈”,從去年10月到今年5月間部署的F-22中,只有55%能夠執行保衛美國領空的任務。而且,迄今F-22還沒有在環境更惡劣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飛行過。
盡管國防部和洛·馬方面都有人對F-22的負面報道不以為然,他們仍然盛贊F-22具有“無可匹敵的作戰能力和可維護性”等優點。然而,大量證據表明,F-22遇到的麻煩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美國國防部作戰試驗與評估辦公室說:“從2004年至2008年,每飛行1小時后,F-22的平均維護時間由20小時增加到34小時。其中修復表面涂層就占一半以上的維修時間和費用。”一位要求匿名的國防部官員批評說:“在飛機出現(危及成功執行任務的)嚴重故障之前,你只能飛行1.7個小時,這真是一種恥辱。”
自2001年投入量產后,F-22開始在一系列測試中出現結構問題,工程師們對飛機的結構和油路進行了改動,計算機系統上出現的問題,經常迫使工作人員反復測試幾百萬行的程序代碼。價值百萬美元、能躲避雷達探測的戰機座艙蓋也存在問題。2006年,一名飛行員因座艙蓋故障被關在座艙中數小時。工程師們還無法讓座艙蓋的使用壽命超過18個月。一名空軍官員說,當它出現剝落現象,強度降低,然后就報廢。美國空軍中將C·D·穆爾和五角大樓軍購部門高官戴維·埃亨承認,座艙蓋透明度下降速度快于預期,平均每飛行331小時,座艙蓋就會出現棕色斑點和剝落,而規定時間是800小時,每次修復費用就達12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