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居然“不可撤銷”
F-22設計于上世紀80年代初,旨在贏得與蘇聯先進戰斗機的格斗,確保美國在空戰中的長期優勢。難怪有批評者稱:“F-22設計于30年前,是為了與冷戰的對手較量,如今這種單價昂貴的飛機面對小型戰爭和恐怖主義威脅顯得不合時宜。”
要想發現F-22缺陷的根源所在,就要從歷史上對這個大工程進行跟蹤和分析。約翰·海默曾擔任國防部審計員,4月他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上證實說,當年國防部用一份很低的預算作掩護,才使F-22項目得到了批準,因為說出F-22項目的真實預算會在國會引起不快,而難以通過。
比埃爾·斯普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擔任F-16戰斗機和A-10攻擊機的設計師,他說自從F-22項目開始那天起,空軍就把這個項目設計得“太大而不可推翻,因此也是不可撤銷的”。斯普利進一步解釋,當初洛·馬將F-22的1000多份子合同分發給了40多個州的承包商,這樣做的目的就在于,當批評者們指責“那些失敗的試驗和驚人的費用時”,絕大多數國會議員理所當然地要為自己所在州的承包商進行辯護,這使得F-22項目作為一個既成事實而“不可撤銷”。
F-22項目就在這種形勢下啟動了。達羅爾·奧爾森是一位飛機隱形涂層專家,1995~1999年在洛·馬公司的試驗室任職,他說:“我發現了F-22涂層存在的問題后,曾建議‘告訴空軍,我們存在困難’,但公司不允許我這樣做。”洛·馬公司后來解雇了他,他離開公司后,在2005年聽到以前的同事說,“F-22的涂料與吸收雷達波的材料問題依舊存在。”但洛·馬否認奧爾森的說法。比埃爾·斯普利則透露,F-22的工程師們說子承包商太多了,造成質量控制太差,以至于同樣的部件都不能互換,給后續的維護保養工作帶來了大量困難。
“猛禽”背后有政治博弈
F-22存在重大缺陷的消息流傳出來,恰逢奧巴馬政府與國會在F-22總產量的問題上爭執不休:是否在明年總產量達到187架之后就停止生產呢?如果停止,這遠遠低于空軍和承包商最初的預期(381架)。
實際上,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軍方,對F-22是否繼續如期生產,一直存在嚴重的分歧。五角大樓內部對是否要終止F-22這樣一大筆軍購計劃也在爭吵,不少國防部官員很看重F-22不可逾越的飛行能力,因此對眼前的麻煩保持樂觀,他們認為F-22值得這樣的大價碼。國會方面,上個月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進行投票,決定投入巨額資金維持F-22生產線的運行,這是在一股合力的支持下取得的。一方面是空軍對F-22的大量需求,一方面是來自生產F-22零部件的州的堅定政治支持。眾議院已經批準了這個投票,參議院也將在近日表決。
持反對意見的一方,以國防部長蓋茨為代表,他在今年4月公布2010財年軍費預算時,將F-22采購數量從381架削減到187架。蓋茨表態,如果參議院也同意維持F-22生產線,他將請求奧巴馬總統否決兩院的這項決定。蓋茨的立場得到了軍事改革小組(成員大多為前國防部高官)的支持,他們長期以來批評F-22采購中的一些環節,如在2001~2005年間擔任首席武器試驗專家的托馬斯·克里斯蒂批評說:“因為在F-22的高額支出,美國空軍缺乏資金在其他方面進行充分的現代化,以致出現空軍總體戰力降低的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