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塑料市場在原油繼續下跌的情況下,信心也受到了重創。LLDPE期貨價格基本是在10000點附近徘徊不前,面臨上下兩難的尷尬局面。從現貨市場方面看,PE市場行情持穩為主,國際油價復又走跌,參與者信心受挫,個別牌號報價小幅下滑。市場成交氣氛較差,詢盤清淡,僵持態勢明顯。商家謹慎操作,觀望較多,但多數貿易商認為后期下跌空間不大,因為當前原料成本較高,而且貨源偏少,唯一欠缺的就是需求未能放量。面對即將來臨的行業旺季,預計后期PE市場或在盤整中有所突破。
而原油價格是影響塑料價格的始作俑者,它的走勢無不牽動著塑料市場敏感的神經。但中國的石油基本是被兩大集團所壟斷——中石油和中石化,國內塑料企業基本受控于他們,因為中國能源價格并沒完全市場化,國內石化可以說實行的是一種半市場化半計劃經濟化的發展模式,這也是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模式。這也直接導致了目前中國塑料市場有價無市需求不佳的狀況。沒有需求、需求少,一切市場也就無從談起。市場化就是希望交易過程中不但要有利潤,而且希望利潤是被泡沫化的。當然任何事情都有其正反兩方面,在經濟平穩運行期,市場經濟占主導低位,計劃調控很少參與。金融危機爆發,如同現在,計劃經濟優勢,也就是宏觀調控就非常的明顯。而作為貿易商都是依靠市場經濟來產生利潤,你這個石化出廠價一調控,市場經濟的主動性就會被削弱,貿易商賺個什么錢?自然是有苦難言。宏調對于國有企業無礙,或者影響較小,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無疑則是嚴重制約其發展的。
目前的油價調整,與其說是CFTC監管部門對投機者的威懾作用結果,不如說是一次戰略性回撤,俗話說,拳頭只有收回來打出去才更有力。美國能源官員近期證實,石油庫存再次顯著增加。即便眼下是駕車季節的高峰期,汽油需求卻依然疲軟,歐佩克剛剛公布了其最新預期。與去年的報告相比,歐佩克新公布的2030年需求預期是每天1.056億桶,較此前下降了770萬桶。這大體相當于中國去年的消費量。這一向下修正會主要對近期造成影響:歐佩克的2013年需求預期下降了每桶570萬桶。該機構認為,屆時的任何需求增長都將完全取決于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這對美國煉油商來說是個更壞的消息。那些害怕遭到打擊的投機分子可能會希望利用還有的時間抓緊作空。中國官方通訊社日前報道說,中國的原油庫存(包括商業庫存和戰略石油儲備)在今年5月份增加了0.4%,達到了3875萬噸或2.83億桶。中國政府的官員此前曾說,他們希望利用今年較低的油價來建立原油儲備。畢竟中國60%的石油依賴進口,同時從總體看,美圓的貶值勢在必然。畢竟前期釋放過多的流動性為其貶值埋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