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內兩次增發,19億募集資金幾乎全部投入煤制乙二醇項目,大股東增發前悄然增持,丹化科技近期的舉動向市場表明他們對煤制乙二醇項目的信心,同時,乙二醇項目也受到了市場的熱捧,公司的股價在復牌后三天內兩次漲停。煤制乙二醇真的像公司和一些分析師所說的前途一片光明,還是如同當初的多晶硅、二甲醚,看起來很美,但更多的只是市場炒作的噱頭?
兩度增發只為乙二醇
7月13日,停牌7天的丹化科技公告表示,公司擬向河南煤業發行4689萬股,募集資金約8億,用于新建第二期40萬噸/年的乙二醇項目。而河南煤業同意以約8億現金認購公司定向增發股票。公司同時表示,若項目達產,每年可實現營業收入24.16億元,年均凈利潤9.67億元,項目總投資收益率29.73%。今年4月24日,丹化科技曾經公告向7名特定投資者定向增發募資10億元用于建設第一期乙二醇項目。兩次增發,時隔不足三個月。
在接受《紅周刊》采訪時,丹化科技證券事務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河南煤業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以及煤化工設備制造、煤化工生產經驗及相關人才,對于公司在煤化工方面的發展很有幫助,雙方未來還將加強合作。
面臨海外低成本產品的沖擊
二度增發的消息公布后,一些券商研究員也紛紛表示看好公司前景,某券商分析師甚至給出了公司2011年每股收益1.27元,2012年2.99元的預測。
而中原證券分析師李琳琳提出了質疑。她認為公司乙二醇項目的發展仍面臨幾個主要問題:1,乙二醇能否順利開車并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2,中東地區低成本乙二醇對國內產品的沖擊有多大;3,公司產品建設周期與行業景氣度周期是否能夠吻合。李琳琳表示目前的股價已經超出了公司的合理估值區間。
在接受《紅周刊》采訪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的龔俊華工程師對丹化科技所提出的煤制乙二醇的成本提出了不同看法。根據公司的披露,煤制乙二醇每噸的生產成本大約為2600多元,但龔俊華告訴《紅周刊》:“公司的乙二醇項目并不像市場中想象的那么樂觀。經過測算,我們認為煤制乙二醇的真正成本會在3200元/噸以上,甚至更高。因為煤制乙二醇還沒有投產,目前給出的生產消耗主要是試驗數據,并不是工廠數據。雖然在1萬噸/年工業化試驗成功了,但如果要真正實現20萬噸的產能,成本必然會增加,經濟效益必然會低于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