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海外產品的沖擊,也是煤制乙二醇項目無法回避的問題。專門從事煤基能源化工研究的亞化咨詢認為,雖然目前國內的乙二醇市場存在500萬噸的缺口,70%的產品依賴進口,但預計2010年乙二醇世界總消費量將達到2188萬噸/年,而總產能將達到2709.3萬噸/年,產能過剩已成定局。屆時,中東地區將會成為全球最大的乙二醇生產與出口基地。中國市場必將成為中東乙二醇廠商競相搶占的市場。
龔俊華表示,沙特等國是以低成本的乙烷為原料生產乙二醇,“以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為例,這個公司是沙特的國有企業,我們聽說沙特政府免費向公司提供乙烷,可以想象其成本有多低,因此即使產品運到中國依然很有競爭力!备鶕䜩喕稍兊墓浪悖袞|目前使用乙烷為原料生產乙二醇的成本僅為250~300美元/噸,大大低于國內的煤制乙二醇成本。預計到2011年,中東地區的乙二醇產能將達到1000萬噸,出口量將達995萬噸。中國正是他們最看好的出口市場。
屆時,國內的乙二醇產品能否承受住中東產品的沖擊,尚不得而知。而在談到中東地區低價乙二醇產品時,丹化科技的工作人員態度頗為含糊,并沒有正面回答《紅周刊》的問題。
需求低迷 乙二醇前景不樂觀
公司項目達產后,乙二醇是否處于行業景氣周期同樣有待商榷。作為乙二醇的下游產業,聚酯和紡織工業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巨大,今年的銷售量、產量和盈利能力都將低于去年,因此對乙二醇銷售商來說前景并不太樂觀。眾多聚酯廠商表示市場需求在下降,有些廠商甚至已經停產,因此下游對原材料乙二醇的市場需求增速緩慢。
丹化科技的工作人員表示,第一期煤制乙二醇項目將于9月試車投產。但據《紅周刊》了解,目前公司的乙二醇產品尚沒有接到任何訂單,只是一些企業表示有購買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