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st & Sullivan認為金融危機下中國環境監測行業機遇大于挑戰
2009-7-2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環境監測 飲用水安全 水質監測 環境監測分析儀器 QA/QC系統
2008年4月,環保部頒布了我國首部監管規劃。根據規劃,至2010年,我國將投資149.59億元,其中中央投資78.47億元,共重點安排50個項目,以建設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體系和完備的環境執法監督體系為重點。2008年年底,環保部又增設了環境監測司,統一環境監測的行政管理、數據發布等職能,這標志著中國環境監測行業正朝著現代化、標準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Frost & Sullivan預測中國環境監測行業主要會從四個方面實現產業升級。首先是產品技術和質量的改進。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外產能轉移到中國,一些應用高技術的產品也逐漸引進,如生物、電子、光學等技術綜合應用領域。國內企業也因此不得不將更多精力集中于新產品研發,尤其是開拓高端市場份額,來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其次是自動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在美國、日本、歐盟等發達地區,重要污染源的監測分析服務已經基本上實現了自動化采樣、自動化分析、自動化數據處理和傳輸。然而在國內,除個別發達地區監測手段較為全面,監測儀器設備較為先進外,大部分地區監測服務尚處在手工操作階段,有些落后地區甚至只能通過手工實驗分析的手段從事環境監測分析服務。因此,未來的中國環境監測應是更加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第三,產品和服務種類的拓展。在一些成熟市場如美國,目前能夠開展監測服務的各類污染物達到1,600 多項,并且主要以有機污染物為主,而在我國目前能夠進行服務性監測的各類項目不足400 項。在我國,一些新興領域已經形成了一些產業基礎,很多領域還處在起步階段,另外還有些領域的服務性監測甚至尚屬空白,這些領域無疑都具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最后,品質保證和質量控制的完善。在環境監測服務過程中的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是確保服務質量的重要基礎,發達國家已在環境監測分析服務的全過程中建立了完整的QA/QC系統,然而我國在有些環節上還有待完善和加強。
和全球環境監測行業發展相適應,未來幾年在中國自動化、多功能、即時的、系統化和智能型的高附加值產品會進一步受到青睞,重點發展的產品有水質自動監測系統、煙塵和SO2在線自動監測系統、有機污染物自動連續監測系統、重點污染源監測系統和在線便攜式應急監測設備等。
Frost & Sullivan還認為,眾多環境監測設備和服務是和國家層面的環境保護息息相關的,如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報告和酸雨監測,這些領域會產生有規律的設備更新和服務需求。與此同時“十一五計劃”期間,我國也加大了對重點流域的監測力度,包括“三河”(淮河、海河和遼河)、“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一江”(松花江)、“一庫”(三峽庫區)。另外,中國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逐漸重視也擴大了對遙感監測儀器的需求,環境監測正由單純的地面監測向與遙感監測相結合的方向發展,重點領域有機載、車載、船載、星載遙感儀器儀表,如激光測污雷達等。
數據顯示,近幾年正是環境監測分析儀器、裝備更新換代和提高水平時期,中央、地方政府和企業每年投資購買儀器裝備約兩億人民幣。盡管受到金融危機一定影響,Frost & Sullivan仍然對中國環境監測行業持樂觀態度,并預測其將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在2009年到2012年獲得15%的年平均增長率。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