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萬華:自主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之本
2009-7-31 來源:ChinaPU.com
關鍵詞:煙臺萬華 煙臺合成革總廠
(二)是“智力開發工程”。進一步挖掘內部潛力。通過加強對內部存量人才的培養,建立起具備創新能力的研發團隊和管理團隊,加快知識能力向創新價值的轉化,利用已設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泰山學者崗位和金藍領培訓基地,多層面、全方位地開發智力資源。另外,公司在去年下半年對新形勢下科研人員的思想動態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制訂出新的科研激勵政策,解決了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鼓舞了研發工作熱情,并通過完善落實“雙序列”發展機制和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拓展科研人員個人成長空間,通過這些措施的落實,充分調動起了科研人員的創新能動性,加快了科研創新步伐。
(三)是“研發改造工程”。“十五”以來公司已累計投入科研和技術改造資金70億元左右,年平均占主營收入的5%。通過整合內外資源,增強技術突破能力,從當時落后于先進水平二十多年的年產1萬噸引進裝置起步,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繼開發成功2萬噸/年、4萬噸/年、8萬噸/年、16萬噸/年、20萬噸/年、30萬噸/年MDI制造技術,使萬華成為全球五大跨國公司之后第六家擁有自主技術的企業,打破了國際行業寡頭壟斷封鎖。在全球經濟危機形勢下,公司持續推進技術創新,2008年下半年以來,先后有30多個科研項目研發成功,部分基本形成產業化,取得了顯著的效益,申請了20多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就達17項。
三、完善技術研發體系融合全球技術資源,在跨領域、跨學科的研發活動之間形成整體合力。萬華集團以企業技術中心為載體,進一步建設和完善了包括各專業研究所、工程研究部、技術研究部、萬華北京研究院、萬華上海研發中心、萬華美國研究中心、產學研催化聯合實驗室等研發機構,為公司產品鞏固已有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提供強大的驅動力。同時,與國內外多家科研院所如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以及美國杜邦、南加州大學等研究單位在基礎理論研究、化工工藝以及下游產品應用開發等多方面繼續保持著良好的合作。科研體系架構的建設完善,為萬華應對當前危機和中長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和保障。
四、提升自主創新綜合能力多年來持續不斷的技術進步,培育和提升了萬華自主創新的綜合能力。一是化學反應系統的消化吸收及工藝優化能力;二是實驗模擬放大及系統集成能力;三是關鍵工程的技術突破及產業化能力;四是新興領域的開發及應用技術的研究能力;五是核心技術的輻射及“衍生”產品的研發能力;六是自主知識產權的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的增強,推動萬華從消化吸收創新階段,逐步走向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在高新技術、高端應用和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領域,開展一系列具有戰略價值的技術研發,使萬華在全球經濟危機面前具備了更強的抗壓能力。其中,“超重力過程強化及系統集成技術開發”、“新型光氣化反應關鍵技術開發”等項目,被列入“十一五”國家863計劃和重點科技支撐計劃;“年產32萬噸MDI生產技術研發”等項目,被列入山東省重大專項。“MDI廢鹽水處理利用產業化”技術,填補了世界空白,走在了國際跨國公司的前頭。尤其是大規模MDI制造技術軟件包開發及產業化建設,標志著我國MDI產業已經走向成熟,真正躋身于國際先進行列。一位跨國公司的高層經理曾這樣評價萬華:“MDI產業化四十年,從來都是由世界頂級公司控制,煙臺萬華依靠自己的努力擠進了這個家庭,我們認可這個成員!”
五、促進結構優化調整萬華把依靠技術創新推進結構調整的作為應對當前危機的一項重要手段,總體方針是:突出四項要求,即技術拉動、節能減排、高端應用、市場拓展;面向三個落點,即新興領域、綠色產業、潛力市場;促進雙向延伸,即面向上游實施資源整合,面向下游開發多角化“衍生”產品。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