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宏觀經濟分析
我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9%,一改7個季度連續下滑局面,首次出現上漲。比第一季度增加1.8個百分點,二季度經濟增速明顯加快,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速達7.1%。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0.5%。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3.3%,比上月微升0.1%,這是今年3月以來PMI連續5個月高于50%,表明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回升態勢。
圖三、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
圖為我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走勢圖。(圖片來源:格林期貨)
數據顯示,7月PMI各項數字繼續保持穩中有升。同上月相比,只有進口指數有所下降,降幅為1%;新訂單指數持平;其余各指數均呈小幅上升,其中購進價格指數上升2.1%,逼近60%高點,升勢較為顯著;生產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等升幅不大,均在1%以內。
再從國外來看,全球主要經濟體美國、歐洲、日本正在從谷底逐步走出,而印度、俄羅斯、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復蘇已經展開。相比中國來說,印度的恢復速度似乎更快,根據世界銀行最新預測報告,印度2010年經濟增速有可能超越中國。金磚四國在此次經濟危機當中表現良好,已經成為率先復蘇的地區,并有望在未來逐步取代傳統歐美國家的地位,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引擎。
歐美國家經濟體PMI先行指標已經連續出現4個月的好轉。美國制造業采購指數6月份回升到44.8,遠遠脫離 08年12月份的32.90的谷底,歐洲制造業采購指數也從08年11月份37.30的谷底回升到6月份的47,逼近50的均衡點。
可見,整個世界經濟有初步好轉跡象,但通脹預期強化。中國股市受經濟復蘇良好預期以及充足的流動性等影響,上證指數基本是一路高歌猛進,7月漲幅高達15.3%,并繼續刷新年內高點。道指受益于美國國內經濟好轉,特別是知名大企業半年報多數利好的刺激,從7月中旬開始也是一路上漲,月漲幅也高達8.57%,并創出年內新高。股市上漲,投資者風險偏好轉移,美元指數自進入7月以來就一直呈現下跌態勢,月末出現的兩天反彈很快就在均線壓制下被大陰線吞噬,并創出年內新低。這說明市場流動性仍然非常充沛,另外市場對通脹的預期也開始加強,商品市場7月中旬開始上演強勢上攻的行情受此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