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是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與先導,每一次科技飛躍必然伴隨著材料的革命。現代高新技術更是緊密依賴新型材料的發展,材料科學已經成為人類文明和時代進步的主要標志。工程塑料制備、加工與應用不斷推動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使下游產品實現了降低成本、適應環保要求,并促使經濟持續發展。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即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勵扶持工程塑料產業的發展;1997年、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石化局都下發文件,確定了“工程塑料的生產技術及其裝備和通用塑料高性能化”是中國今后幾年高技術發展的重點,享受國家在專項資本金、進口設備免稅、貸款貼息、風險補助、開發資金投入等方面給予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待遇。同時巨大的市場需求也推動著行業不斷進步,據專家分析,中國工程塑料行業無論是材料設備、加工成型,還是應用市場開發,都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
國內目前工程塑料中尼龍的產量和用量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國工程塑料用尼龍主要集中在機械電子行業,預計今后幾年的消費增長率在20%左右。運動器械、交通運輸和包裝業的用量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鐵路運輸方面尤其明顯。一汽已經建立了PA進氣歧管的加工生產線,二汽也在籌建,其它廠也會相繼采用PA進氣歧管,這樣尼龍在運輸行業的應用會有一個較大的增幅。除了尼龍6和尼龍66外,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一些長碳鏈尼龍,如PA11、PA12的用量逐年增多,已超過3000噸/年,原料全部依靠進口。目前,中國自行開發的生物發酵法生產尼龍1212已進入工業化開發階段,經過改性后有望替代尼龍11和尼龍12。
除了尼龍,國內目前最熱門的產品當屬聚碳酸酯,近年來電子電器、計算機、通訊、建材等行業發展迅速,國內PC用量顯著增長,已超過尼龍的用量,成為工程塑料應用量最大的品種,目前絕大多數樹脂依靠進口。其中20%用于合金改性材料,70%用于加工制品,5%是利用板材薄膜加工制品。中國是最早開發PC的國家之一,早在1958年由沈陽化工研究院開發成功酯交換法生產工藝,但是一直未能實現規模化生產,2001年國內裝置的生產量只有2000噸左右。
最近,一些PC的生產工廠正在建設或準備建設,如德國拜耳公司與上海氯堿公司投資建設的100千噸/年裝置,常州合成化工總廠利用晨光化工研究院技術生產光盤用PC裝置的改造工程,藍星公司、日本帝人、出光等都有計劃投資建設PC生產裝置。這些項目的建成將有望緩解中國PC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