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經歷了嚴峻考驗,年初雪災、年中地震、8月奧運會召開以及隨后蔓延而來的金融危機都為我國宏觀經濟的運行帶來了一系列不確定性因素。在此大背景的影響下,2008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呈現出“跌宕起伏、先揚后抑”的特點。
進入2009年以來,行業呈現積極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企業開工率回升、部分化工產品價格和產量企穩或反彈等方面。盡管如此,目前,全行業的出口形勢并未出現實質性好轉,部分產品的貿易逆差還在擴大,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較快,產能過剩問題仍然較為突出。
一、石油和化工行業走勢影響因素分析
2008年四季度以來,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運行下跌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令人乍舌,從供需、成本及產業自身運行規律等角度分析,我們認為以下5個方面是影響石油和化工行業走勢的關鍵因素:宏觀經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國際貿易環境、國際原油價格以及產業自身的運行規律。
(一)宏觀經濟
化工產品與人類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其下游終端產業涉及房地產、汽車、造紙、服裝紡織、家電等領域,正因為如此,宏觀經濟的波動也將帶來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周期性波動,見圖1、2、3。其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業與GDP的相關性最大,并且其波動幅度更加劇烈,這主要是由化工產品價格易于暴漲暴跌所導致的。
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我國GDP增速在經歷了2007年上半年的快速攀升后,逐季下滑;2009年第一季度,我國的GDP增速已經下降至6.1%,達到2002年以來的最低點,石油和化工行業利潤增速隨之快速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