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央行兩度緊縮性措施出臺的影響,新年伊始商品市場波動劇烈,大部分期貨品種出現重心下落、資金出逃,以化工品種表現尤為顯眼。難道趨勢要變了嗎?筆者認為并非如此,化工品至少能在二季度以前維持漲勢。
貨幣政策側重抑通脹
我們觀察最近一段時間央行的動作,似乎目前政策邏輯的出發點更偏向于控制通脹。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從去年國慶節后開始持續上漲,基礎性的煤電油運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調,而與居民生活直接相關的日常消費品如食用油、煤氣價格近期也出現了明顯的上漲。上述種種跡象表明,社會實際的通脹水平可能較表觀數據更高,并存在超過預期的可能,央行近期緊鑼密鼓的行動步調似乎從反面證明了此推理。考慮到目前我國經濟復蘇狀況相對較為樂觀,所以超出預期的通脹壓力出現后,央行目前的貨幣政策重點似乎偏向于控制通脹更甚于保增長,則國內加息時點可能較預期提前。
與此同時,歐美地區國家的經濟復蘇歷程可能更為艱難。
如此可能出現中國在美國之前加息,較大利差維持時間可能較預期要長,其帶來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人民幣升值壓力更大,而國內企業經營環境也將差于預期。值得關注的是,國內企業經營環境較差時,期貨市場的熱度可能不降反升,這一現象在化工期貨領域尤為突出。目前,我國化工期貨市場相關參與企業以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居多,當貨幣政策轉向時,其受影響最大;而且此類企業以出口導向型企業居多,若中美加息時差拉大,則將使其經營面對更大困難。此時,參與期貨市場投機成為很多企業的一種選擇,部分企業以套保名義進場還可以動用較大規模的閑置資金。
原油強勢支撐
去年下半年以來產業格局的變化使得化工期貨與原油價格之間的相關性提高,這讓油價對于化工品種的支撐力量得以強化。
PTA方面,前期PX產能不足使得產業鏈價格傳導脫節,而經過去年的產能擴展,目前PTA與原油之間的價格相關性較好。PVC方面,國內煤電油運的漲價使得電石法相對于乙烯法的成本優勢下降,今年煤價放開之后,煤炭與原油價格的相關性也將更為明顯,所以PVC與原油之間的價格相關性也將比較明顯。至于LLDPE,其與原油之間的價格相關性一直非常明顯,今年比較重要的關注點在于中東地區天然氣工藝路線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