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蘭鄭長成品油輸油管道泄漏 渭河遭污染
2010-1-4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中石油 成品油
1月2日下午,附近村民拿著盆子、水壺等器皿在管道泄漏處舀柴油中石油公司蘭鄭長成品油輸油管道渭南支線2009年12月30日凌晨發生柴油泄漏,約100立方米柴油進入渭河支流赤水河。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做出批示,要求采取周密措施,處置泄漏和污染。在相關部門的努力下,目前,此次泄漏未對黃河水質產生影響,赤水河和渭河沿岸的水質也符合飲用標準。
事故油管投產不足一天
據渭南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12月30日下午,中石油公司蘭鄭長成品油輸油管道項目部報告稱:30日凌晨,中石油公司蘭鄭長成品油輸油管道渭南支線華縣赤水段地下管道發現有柴油泄漏。接到報告后,渭南市環保局立即指派華縣環保局趕赴現場調查處理。
據了解,中石油公司蘭鄭長成品油輸油管道渭南支線建設完工于2009年6月,2009年12月29日晚上開始投產,12月30日凌晨2時15分就發現管線壓力異常。經項目部排查,柴油管線渭南分輸站出站約2.75公里處發生泄油,泄漏點位于華縣赤水鎮赤水村赤水河邊,距河岸約40米,距地面6米深,距赤水河入渭口約3公里,赤水河入渭河口距離渭河入黃河口約70公里,泄漏點周圍近20平方米的麥田受到柴油滲漏污染。
約100立方米柴油泄漏
事件發生后,中石油蘭鄭長成品油管道項目部立即停止輸油,并于2009年12月30日凌晨2時50分找到漏油點。當日下午1時許,漏油點被成功封堵。
調查人員經過走訪赤水河沿岸漁民了解到,2009年12月30日至31日,赤水河河面未發現漂油現象,2010年1月1日,河面出現了柴油污染現象。渭南市環保局介入調查后,得知此次事件中泄漏柴油量為150立方米,僅50立方米得到回收,其余約100立方米泄漏。
據了解,泄漏事件發生后,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做出了“請環保部門協助、指導有關方面,采取周密措施,處置泄漏和污染,嚴防進入黃河,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的重要批示,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也要求“嚴防死守,不能污染黃河”。
20米河道將暫時改道
昨日下午5時許,相關人士趕到事發地華縣赤水村赤水河邊,在泄漏事件發生3日后,這里的空氣中仍彌漫著濃烈的柴油味兒。
泄漏事件發生于赤水河東側,現場可看見裸露的輸油管道,管道下面,泄漏的柴油聚集成水坑,附近的村民拿著盆子、水壺等正在不斷地舀著柴油,“舀了幾盆子了,還有這么多柴油沒有滲下去,不舀的話浪費不說,還會加重污染。”村民們說。
赤水河西側,挖掘機已在河邊開挖了一條便道,據現場工作人員說,因為事發地的河段附近土壤已被污染,為了不讓污染繼續,這里計劃將赤水河這一段約20米河道暫時改道,讓上游的水繞開這一段繼續向下游流淌。記者從河里掬起一捧水,仍可聞見柴油味。
12道隔油障收集泄漏油品
據介紹,事發當日,中石油蘭鄭長成品油管道項目部使用大型挖掘機及人工配合對受漏油污染的土壤進行開挖,將部分污染土壤拉運至華縣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對其余土壤先晾曬,待油品揮發之后,再回填復墾。
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分公司副總經理梁鵬介紹說,事發后,中石油領導和專家已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緊急從各地調集多支專業隊伍和大量應急物資、設備、機具和當地政府一起實施搶險,以減少和控制漏油,防止污染擴大。此外,還在赤水河及渭河下游設置了12道隔油障、圍油欄等設施,收集處理泄漏油品,控制漏油擴散。
尚未對黃河水質產生影響
與此同時,渭南市環保局立即啟動環境監測應急預案,有700多人投入到搶險工作之中。2010年1月1日下午4時,省、市監測站在赤水河及渭河設置了7個斷面開始進行每兩小時一次的取樣監測。據渭南市環保局總工王建忠介紹,昨日,每兩小時一測已經變成了一小時一測。根據監測結果分析,赤水河泄漏點以下3公里河段、赤水河入渭口以下約3公里渭河段出現一定程度污染,目前尚未對黃河水質產生影響,赤水河、渭河沿岸的群眾飲用水也在合格的范圍之內,事故污染還控制在渭河河段內。
據悉,截至昨日,已回收大量油水和油浸泥沙,河面浮油量明顯減少,已基本控制了油污擴散。昨晚,相關人士了解到,經對漏油點開挖檢查,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為第三方施工破壞所致。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