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行情回顧
十一月份的膠價走出了過山車行情。由美聯儲推出的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得十一月上旬的膠價創出了38920 元/噸的歷史新高。但緊隨而至的中國流動性收緊以及歐債問題的重現令膠價一路下探。截止筆者收稿,滬膠主力1105 合約已經觸及30750 的低位,回吐了之前的全部漲幅。在長期通脹與短期的利空博弈過程中,由金融屬性推升的漲幅出現縮水。筆者認為,短期內的膠價有可能繼續承壓下探,但經過十一月后半月的大幅下跌,料繼續下探的空間較為有限。
圖1:天膠1105合約期價走勢圖
圖為天膠1105合約期價走勢圖。(圖片來源:文華財經)
第二部分基本面分析
一、橡膠主產區的暴雨天氣限制全球天然橡膠產量增幅
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稱,今年成員國橡膠產量料增加6.6%至950.2 萬噸。持續的大雨天氣料導致其成員國今年11-12 月的橡膠產量較少4.5%至175.5 萬噸。該組織同時預計,在天氣狀況正常的情況下,明年成員國橡膠產量料增加。2011 年產量可能增加4.2%至989.8 萬噸。
主要產膠國方面消息,泰國方面,橡膠協會稱由于大雨導致乳膠采割中斷,泰國第四季度天然橡膠產量預計下降4.1%。預計泰國今年10 月至12 月天然橡膠產量為93 萬噸,較去年同期97 萬噸下降。由于11 月初以來連續出現的惡劣天氣使泰國南部地區的農作物受到重創。強降雨引發的嚴重洪災和泥石流,不僅阻斷了道路交通,同時使橡膠樹遭到嚴重破壞,割膠工作中斷,迫使出口商推遲出貨。數據顯示,大約1.6 萬公頃的橡膠樹遭到損毀。雖然這僅占泰國橡膠種植面積約0.5%,但是若要重新種植受損地區的橡膠樹,大約需要6 年左右的時間橡膠樹才能成熟并開始產膠。因此,泰國當地的天然膠產量在未來的6 年內很可能每年減產3 萬噸。越南方面,統計局稱,11 月該國橡膠出口量較去年同期增加11%至9 萬噸。1-11 月期間,越南橡膠出口量預估為68.2 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6.4%;1-11 月橡膠出口收入為19.85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3%。馬來西亞方面,統計局數據顯示,該國9 月天然橡膠產量同比下降3.4%至7.5 萬噸。產量下降是由于缺乏割膠工人及主產區天氣不佳。9 月末橡膠庫存總計為12.4 萬噸,同比下降14%。印度方面,由于該國最大的橡膠生產區喀拉拉邦在本月一度遭遇強勁的降雨,從而使得割膠生產放慢,同時來自輪胎制造商的旺盛需求亦已推升價格。印度10 月天然橡膠產量較去年同期的8.8 萬噸下滑7.6%至8.2 萬噸。4月-10 月期間橡膠產量較去年同期增長4.5%至45.7 萬噸。非洲頭號天然橡膠生產國科特迪瓦2010年1-10 月天然橡膠出口共計20.2 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逾15%。越來越多的農戶放棄種植可可,選擇種植收入更加穩定的橡膠。
主要橡膠需求國消息。中國方面,海關總署公布,中國10 月橡膠進口量同比增55%,環比下降9%至15.7 萬噸。1-10 月天然橡膠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加6.2%至150 萬噸。美國方面,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9 月天然橡膠進口52.5 萬噸,環比增加13.2%,同比增加68.8%。1-9 月共進口462 萬噸。
庫存數據雖然較之前有所增長,但同樣展現了偏緊的格局。日本橡膠貿易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1 月10 日,日本天然橡膠庫存總計為7,552 噸,較10 月31 日的7,771 噸減少2.8%。天然橡膠庫存已經從7 月20 日觸及的紀錄低點2,628 噸回升。
圖2:中國天然橡膠、合成橡膠進口量
圖為中國天然橡膠、合成橡膠進口量走勢圖。(圖片來源:上海中期)
二、目前的局勢并不具備令上商品市場深幅下挫的動能
毋庸置疑的是目前的商品市場仍處在全球范圍內長達兩年的超寬松貨幣環境所導致的通脹大環境中。而11 月初美聯儲公布的QE2(第二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更是助長了全球范圍內的通脹預期。11 月23 日,美聯儲公布了在本月初召開的令世界矚目的議息會議紀要。紀要顯示,美聯儲預計2011 年美國的GDP 將增長3.0%-3.6%,失業率到2011 年年底仍位于9.0%的高位,到2013 年年底前,通脹率維持在2.0%水平之下。倘若通脹率在未來三年都維持在2%以下,那么聯儲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就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性,這將長期助漲商品市場。然而,這種長期的趨漲因素遭遇了中國收緊流動的短期寒潮。在央行發布了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加大央票投放力度等一系列貨幣措施的同時,政府也出臺了種種行政干預手段。11 月17 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背后透露出來的是中國政府對通脹問題的高度重視。
無獨有偶,在中國收緊流動性的同時,沉寂已久的歐債問題重新浮出水面。11 月23 日,標準普爾宣布將愛爾蘭長期主權債務評級從"AA-"調降至"A",且將該國短期和長期債信評級納入負向觀察名單。雖然IMF、歐盟和歐元區正在努力敲定愛爾蘭救助計劃具體細節,但德國總理對歐元前景的不利言論令市場避險情緒增加。令市場更為不安的是葡萄牙、西班牙的債務問題也重新浮出水面。
由于歐盟針對前期的歐債危機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且成立了高達7500 億歐元的救助計 劃,因此對可能爆發危機有預見性和針對性。正如德國版《金融時報》26 日報道,歐元區國家希望葡萄牙能夠申請援助,以便避免經濟規模更大的西班牙申請援助。因此,現階段出現的歐債問題所帶來的利空作用有限。而國內市場上,政府的用意是抑制高漲的價格而非令價格大幅下挫,畢竟溫和通脹的危害遠小于通貨緊縮。整體看來目前的局勢并不具備令商品市場深幅下挫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