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十一五”期間科技進步的主要成果體現在哪些方面?
朱民儒:中國的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在“十一五”期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這種提升不僅體現在量上,在質上也非常明顯。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設備的進步。近幾年,我國紡織設備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設備已經具備和國外競爭的實力,例如非織造布設備等。而且,我們的設備現在還進入到了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比如印度、中東、歐洲甚至美國市場。這說明我們國產設備在質量水平上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逐漸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
第二,原料的進步。隨著近年來技術的不斷進步,原料國產化大幅度提升,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為開發高性能的新產品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其中包括聚苯硫醚、間位芳綸等,其中尤以各類工業絲的發展最為突出。我國各種工業絲發展非常迅速,在世界上已經占有了一定的地位。滌綸工業絲、錦綸工業絲、丙綸工業絲等很多高強力、高模量纖維現在基本上都能自主研發生產。可以說,現在我國的纖維工業正在向專業化、特色化的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國內企業在開發新產品上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而且一些大型的企業在近幾年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譬如在新型復合材料領域,玻璃纖維葉片在國內的大量應用為我國風力發電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另外,目前大功率發電機的葉片和骨架材料等已經開始使用碳纖維。這些都為今后國家新能源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是行業技術進步很重要的一點。在土工布方面,現在國內已經有企業生產高強度的土工布,而且出口到了美國,這證明我們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也是有一定競爭力的。
第三,高技術領域應用成果的進步。工藝軟件的調整、先進設備和后整理技術的應用等,使得我們的產品檔次越來越高。例如,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在高新防護材料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且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在國際市場上都得到了廣泛認可。產業用紡織品涉及到的領域也越來越廣,如醫用、建筑、環保以及航空航天和國防建設等。
總體來說,沒有創新就不能發展,近幾年產業用紡織品的項目在我們國家和行業的科技攻關成果里都占有重要地位,應該說在“十一五”期間,這些創新發展的成果都是顯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