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問題已經成了今年全國“兩會”關注的焦點,即使市場還是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國內成品油價格即將上調的預期還是越來越強。
昨天,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戎光道透露,國內成品油價格將很快上調。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金陵石化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大福給出的價格上調時間表更加明確,“這個月底非調不可。”張大福說,現在的油價不調完全是“人為的”,之前考慮到1月份新年剛到、2月份春節,要穩定市場,所以一直按兵不動。
煉油企業集體喊漲
上一次油價上調是在去年11月10日,汽柴油零售價格每噸上調480元,漲幅約7%,至歷史最高水平,當時國際油價為每桶78.4美元。
而截至昨天紐約商品交易所場內交易收盤,4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37美分,報收于每桶81.87美元,漲幅0.5%,創下8個星期以來的最高水平;此前該合約價格曾一度上觸每桶82.41美元,創下自1月11日以來的最高水平。與去年同期相比,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79%。
“如果3月或4月成品油價格沒有上調,公司營運將受到影響。”戎光道表示,“成品油價格每噸應上調700元,才能確保正常的利潤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前總裁王基銘也表示,3月和4月原本是用油高峰期,加上“兩會”前國際油價長期在80美元/桶附近徘徊,國內經濟回暖,用油需求加大,這勢必會引起油價小幅上漲。
王基銘還表示,從長遠看,國內成品油價格必定是不斷上漲的趨勢。他甚至調侃道:“如果現在國民收入依然維持在目前的水平,隨著與國際油價的不斷接軌,成品油價格會不斷上漲,到那時,石油就有可能成為貴族才能用得上的‘高價油’。”
券商有不同看法,中金認為,內地成品油價格近期內調整的可能性較小,煉油毛利低迷的狀況仍會持續。
建議調價間隔縮至10天
國家發改委《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根據上次調價的時間,原本2009年12月9日就是又一輪調價的時間窗口,由于當時油價浮動沒有超過4%,所以價格沒有調整。
“22個工作日太長了。”對此,張大福還建議縮短現行機制中規定的調價間隔時間,由現行的一個月左右,改為10天。
中國石化安慶分公司總經理余夕志3月7日也表示,中國當前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壓低了中石化煉油利潤率。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江西石油分公司總經理陳立國也建議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縮短現行機制規定的調價間隔時間至10天,將一定區間調價權下放石油企業,適當提高國Ⅲ標準汽油價格,以彌補企業因投資增加帶來的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