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產業成貿易打擊極為嚴重的行業
2010-4-2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REACH法規 異丙醇 輪胎 炭黑
金融危機以來飽受沖擊
化工產業一直是受國外貿易救濟打擊較為嚴重的行業。2009年,化工產品貿易救濟案件總數大幅上升。2009年,國外對華發起貿易救濟案件129起,涉及化工產品23起,占案件總數的17.8%,而2008年全年僅為15起。其中,國外對華化工產品發起反傾銷案件13起,反補貼案件2起,涉華保障措施案件5起,特別保障措施案件3起。
同期,國外對華化工產品發起的保障措施案件和特別保障措施案件數量均居各行業之首。其中,美國對華輪胎特保案是對我國化工產品乃至出口貿易影響最大的一起貿易救濟案件。
技術性貿易措施等對我國化工產品的影響較大。2009年,對我國化工產業影響較大的技術性貿易措施主要有:
歐盟REACH法規。3月26日,歐盟宣布修訂REACH法規附件XVII。該附件列出了所有限制生產、投放市場和使用的危險化學物質和混合物。該修正案于2009年7月生效。
日本版的REACH法規。日本版REACH對兩萬多種化學品規定報告義務,將防范化工產品的風險責任轉移到企業身上,政府不再是風險防范的主體。產品成分明令禁止使用化學品。
歐盟禁止在農藥中使用22種有毒物質。2009年5月1日起,歐盟成員國要保證所有含富馬酸二甲酯的產品不得銷售,或在市場上出現。歐盟生態標簽標準修訂案規定在紡織品和床墊中禁用溴化阻燃劑十溴二苯醚和鄰苯二甲酸鹽,新標準于2010年1月1日生效。
此外,韓國自2009年9月開始禁止在工業產品中使用石棉,美國337知識產權調查,美國的“邊界調節稅”、印度、肯尼亞和土耳其的進口限制措施均對我國化工產品的出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化工產品出口下降
化工產品的出口價格優勢受挫。我國化工產品最大的國際競爭優勢就是價格低廉,受國外貿易保護措施影響,化工產品的出口價格優勢受到削弱,出口貿易也因此減少。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和貿易保護的雙重壓力下,2009年,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對外貿易比上年下降23.2%,其中,出口額同比下降24.6%。
歐盟REACH法規實施導致化工產品出口貿易全面減少。據估計,歐盟REACH法規的實施將影響中歐之間90%以上的貿易額,中歐化工品進出口總額將下降10%。據中國農藥工業協會預測,受歐盟REACH法規的影響,我國農藥產品將部分退出歐盟市場,每年將減少出口額7000萬美元以上,隨著歐盟東擴,我國所受到的損失將超過8000萬美元。
對于直接遭遇貿易救濟措施的單類產品來說,出口減少趨勢更加明。比如,我國是世界上檸檬酸最大的生產國,檸檬酸年產量80余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70%左右。2009年進口自中國的檸檬酸及檸檬酸鹽在美國市場所占的份額已經從2007年的20%多降至4.4%。2008年美國對華檸檬酸及檸檬酸鹽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合并調查,至此,我國檸檬酸及檸檬酸鹽產品已經相繼遭遇了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發起的11起貿易救濟調查。
再如,磷酸鹽是屢遭國外貿易保護措施的化工產品之一。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磷酸鹽生產國和主要出口國,出口量約占國內總產量的50%。但受金融危機和貿易保護的雙重影響,2009年,我國出口磷酸鹽130.15萬噸,同比減少5.71%,出口價格同比下降26.78%。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國磷酸鹽產品累計遭遇9個國家發起的13起貿易救濟調查。
我美國對華輪胎特保調查對我國輪胎出口的影響更大。自2009年9月輸美輪胎特保案以來,10月、11月我國對美輪胎出口量明顯縮小,同比降幅分別為37.5%和35.5%。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