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產業成貿易打擊極為嚴重的行業
2010-4-22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REACH法規 異丙醇 輪胎 炭黑
出口轉內銷加劇國內產能過剩
貿易保護限制了出口貿易,導致化工產品貿易格局發生改變,部分化工產品轉向國內市場,對于國內本已飽和的市場來說,產能過剩更加嚴重,產業競爭更加激烈。
REACH法規將打破目前國際化學品貿易平衡的局面,改變中歐化學品貿易格局。中歐化學品貿易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我國自歐盟進口的主要是精細、深加工的化學物質如染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等,且多數為依賴程度較高的不可代替產品,而我國對歐盟出口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的化工原材料和中間體。REACH法規實施后,歐盟較高的注冊、評估要求和注冊、評估費用將打破現有貿易格局,迫使我國企業重新開拓歐盟以外的市場,同時,歐盟化工企業也將由此失去許多獲得我國廉價化工原料的機會。
為規避貿易懲罰開辟新的出口市場,或遭遇連鎖貿易保護措施。比如三聚磷酸鈉產業面對反傾銷措施不斷開辟新的出口市場,導致在多個國家屢次遭遇貿易救濟措施。據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統計,三聚磷酸鈉產品先后遭遇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度、印度尼西亞和泰國8次反傾銷調查。
由于出口屢屢受阻轉向內銷市場,導致國內產能過剩嚴重。以輪胎為例。截至2009年底,國外對華輪胎產品共發起20起貿易救濟調查案件,按單一產品統計,輪胎屬于遭受貿易救濟調查最多的產品之一。目前,國內輪胎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約為400多家,為了消化過剩產能,企業勢必展開激烈的價格戰,產業格局將發生變化。中國橡膠工業協會預計,2009年橡膠工業將出現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全國輪胎產值增速同比降低13%,橡膠工業增速降低10%。
化工企業經營成本增加
調查顯示,針對化工產品實施的貿易保護措施,不僅限制了化工產品的出口,還會導致部分化工產品進口價格上漲,增加企業經營成本,導致眾多化工企業產值下降。
國外化學品的相關法規對我國化工產業的影響最為直接。目前,中國與歐盟在化學品領域的雙邊貿易額每年超過230億美元。據測算,歐盟REACH法規將使我國從歐盟進口化學品的平均價格普遍提高6%。據保守估計,我國企業每年為REACH所要負擔的成本,約為5億~10億美元,中國化工生產總值將因此下降0.4%。以異丙醇胺為例,據企業測算,按照REACH法規完成預注冊后,每噸異丙醇胺系列產品的出口成本上升3.5%,單價上漲600~700元/噸。
若實施碳關稅將導致化工產值下降6%。
研究顯示,根據目前全球碳減排平均成本約70美元/噸碳的水平,如果征收30美元/噸碳的關稅,將導致我國進口總額下降0.517%,出口總額下降0.715%。而化工產品作為高耗能產品,碳關稅將直接導致其產值大幅降低,最大降幅約達到6%。如化肥產業,在征收30美元/噸碳的稅額標準下,其總產值將下降3.29%,在征收60美元/噸碳的標準下,其總產值將下降5.89%。
同時,關聯產業受到影響。據估計,REACH法規將使化工會產品下游的相關企業的出口成本提高3%~5%,進口成本提高6%以上。貿易保護還導致部分產品上游產業出現庫存積壓等情況。2009年上半年我國輪胎出口量已經顯著回落,還將使得其上游產業鏈的橡膠、炭黑、焦油以至焦化等產業出現不同程度的產品積壓、銷售困難等。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