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輪胎中心了解到,輪胎的翻新不僅可以保證其使用壽命,更可大大降低成本和能耗。憑借自主研發的廢舊輪胎成套檢測設備,“國家輪胎中心”掌握了世界先進的舊輪胎環形胎面預硫化翻新與廢輪胎制粉技術,并制造出相應的裝備,尤其是研究出了活化改性技術,能有效解決廢輪胎膠粉利用效果差的問題。
而對于無法再進行直接翻新的廢輪胎,則采用物理機械法在常溫下對其進行粉碎,制成膠粉,并通過活化改性技術,有效避免硫化氫、苯、甲苯、二甲苯等微量有害氣體對環境造成的二次污染,并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據記者了解,活化改性技術生產成本低,效率高,而改性后的膠粉可以直接用作翻新輪胎的“胎面膠”及各類橡膠制品,還可作為一種“乳化瀝青”制作鋪路材料、防水材料,用途非常廣泛。
作為“國家輪胎中心”示范基地的賽輪股份,目前已實現年處理廢全鋼子午線輪胎約1萬噸。袁仲雪還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這項技術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假設50%左右的舊輪胎用于翻新,即每年1億條舊輪胎被翻新,可為國家節約68億升石油,5萬噸橡膠,21.5萬噸簾布,46萬噸炭黑,24.6萬噸鋼材,可增加效益7億元。
“國家輪胎中心”在日常經營管理中也積極貫徹了節能降耗、綠色低碳的原則。位于膠州市的軟控重工園區采用地源熱泵技術,以地下160米的地熱為冷熱源,冬季供暖,夏季供涼;軟控科研裝備(膠州)制造基地則利用土壤作為冷熱源,使用地埋管地源熱泵系統,滿足園區供暖供涼需求。再比如,軟控、賽輪在各生產車間還采用了燃氣紅外線輻射供暖,即以輻射熱直接照射采暖對象,不僅使人體能有較好的舒適度,而且熱損失小、高效節能、經濟性好!安捎眠@些技術,我們節省運行費用40%左右,同時污染物排放減少40%以上!庇嘘P負責人告訴記者。
產學研結合引領低碳經濟發展
對于“國家輪胎中心”來說,高校與企業的緊密合作,已經成為獨特的產學研結合模式,是企業掌握核心、前沿的低碳技術之關鍵,亦是“國家輪胎中心”以低碳技術“先行者”身份引領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
對應著青島科技大學的橡膠原材料等16個專業,軟控分別成立了16個研究所。這些研究所吸引學校師生參與企業技術研發與管理,很好地實現了高?蒲谐晒蛏a力的轉化以及高校與企業之間科研人才的共享,用袁仲雪的話說,“軟控就是青島科技大學放大了的不同體制的技術應用實驗室。 ”
對于袁仲雪來說,他和“國家輪胎中心”的視野,已不再局限于行業的某一環節、某一領域。在他的藍圖中,“國家輪胎中心”以三個依托單位——科大、軟控、賽輪為平臺,廣泛地與業界同行開展交流、合作、溝通、協調,聯合進行產品、技術研發,并成功打造出了一條從最上游的原材料開始,到信息化裝備、生產技術、示范工廠、產品和國內外市場,再到廢舊輪胎回收利用的完整橡膠輪胎產業鏈。
“‘國家輪胎中心’作為推動、引領橡膠輪胎行業發展進步的中國最高技術研發平臺,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本身就有責任、有義務開發利用低碳技術,并向全行業推廣以提高行業企業綜合競爭力,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如今,這條完整橡膠輪胎產業鏈上的各個主體,都已成為低碳技術的研發者、低碳措施的采用者、低碳成果的應用者與推廣者。”袁仲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