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黃磷、氯堿發展方向:延伸下游
2010-5-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甲醇 氯化橡膠
4月22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原副秘書長馮世良先生在“中國化工業投資趨勢高峰論壇”中指出,化工行業發展較快,產能過剩問題一直是當前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原因是企業盲目投產。因此,為避免產能過剩會上專家紛紛出招。
甲醇可用來合成甲醇蛋白
甲醇行業下游的發展機遇多多。因為甲醇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之一,下游產品眾多,可以用來生產甲醛、醋酸、合成橡膠、甲胺、對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氯甲烷、甲基叔丁基醚等一系列有機化工產品,而且還可以加入汽油摻燒或代替汽油作為動力燃料以及用來合成甲醇蛋白。這點,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副總工程師徐京生也提到了。
甲醇可用于生產一些盈利水平高、市場需求好的下游產品。甲醇蛋白就是其中之一。據中國化工經濟技術發展中心副總工程師徐京生介紹,甲醇蛋白是以甲醇為基質生產的單細胞蛋白,營養價值較高,可作為人或動物蛋白的補充,用于畜禽飼料等領域。“目前國內蛋白飼料短缺,年需消耗甲醇蛋白420萬噸,折合耗甲醇840萬噸。如果甲醇蛋白生產技術問題能解決,這將是個發展亮點。”徐京生說。
上文已經提到,甲醇蛋白生產受到技術的制約,國外持有的技術要么不轉讓,要么要價太高難以接受。中國的甲醇蛋白工業要發展起來,只有進行自主創新或打破技術引進的堅冰方可夢想成真。
由于開發甲醇下游產品的需要和為蛋白質尋找新的來源以彌補需求不足,投資甲醇蛋白項目成為目前國內的一個熱點。
在目前各地正在招商或規劃的項目中,就有石嘴山年產10萬噸、大慶年產2萬噸、青海格爾木年產2萬噸、重慶川慶化工廠年產6萬噸、新疆聯合化工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山東棗莊市年產2萬噸、江西昌九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年產2萬噸等甲醇蛋白項目在尋求合資或技術來源。
黃磷尾氣進行綜合利用
黃磷“三廢”污染防治技術是黃磷行業當前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黃磷工業是基礎化學工業,是現代磷化工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世界黃磷生產能力約為180萬噸/年,我國現有黃磷生產企業100多家。
可以說,當前國家對礦資源使用要求、環境保護、黃磷市場影響、企業長遠發展等各種因素,企業發展“三廢”回收利用迫在眉睫。在主要磷化工企業中,現各家對黃磷尾氣的下游產品開發都進行如火如荼。
中國無機鹽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佩琳介紹,各地對洗滌劑禁磷之后,三聚磷酸鈉在洗衣粉中的用量從之前的20%~25%降低到現在的10%~12%,國內黃磷企業的產品銷售因此受到影響。如果換個角度,從下游找出路,對黃磷尾氣進行綜合利用,也是很合算的。王佩琳算了一筆賬:如果用尾氣發電,生產每噸黃磷可降成本1200元左右;如果用尾氣生產甲酸鈉,每噸黃磷可降成本2000元左右;如果用尾氣生產附加值高的碳一化學品,可降低成本2500元左右。據他介紹,黃磷的資源綜合利用還包括爐渣的利用、黃磷電除塵中磷鐵的回收利用等。“在國內已有完整凈化提純技術的今天,選擇開發尾氣后加工產品應成為企業關注的重點。結合自己及周邊地區情況,選擇切實可行的后加工方案,將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低估的效益。”王佩琳說。
目前,中國主要的黃磷廠家:襄樊高隆磷化工有限責任公司,貴陽浩杰工貿,云南五礦新化,嘉興嘉化物流,丹江口磷化工,中德磷業出,葛洲壩磷化工,湖北荊湘化工集團公司,湖北興發,四川林辰集團,川投電冶,麟山黃磷廠,安達磷化工,開陽縣磷城磷化工,息烽磷礦,貴州開磷,白馬黃磷廠,黔能天和。
氯堿行業打破“老三樣”發展氯化橡膠等下游產品
氯化橡膠是由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經氯化改性后得到的氯化高聚物之一。氯化橡膠是耗氯產品,生產1噸氯化橡膠大約消耗1.5噸氯氣。因此,氯化橡膠可以作為氯堿企業的平衡氯氣,走精細化工道路的一個較有市場前景的產品。建議氯堿企業利用資源優勢生產氯化橡膠,同時做到裝置規模化,技術環保化,品牌精細化、專用化,質量高純化,走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道路,以滿足未來國內市場日益增加的需求。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副院長白頤認為,對于氯堿行業來說,應該打破“老三樣”,發展氯化橡膠、含氯中間體等下游產品。她還認為,不僅是傳統產品,對于工程塑料、聚氨酯、氟硅材料等產品來說,也應該著力發展下游,不然就會面臨重復建設的危險。“現在國內有機硅單體產量已經很大,因此應該發展下游。有機硅企業如果只是你做6萬噸、我做6萬噸而不發展下游,是不行的。”白頤說。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