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份以來,氨綸市場的成交價格一路呈下滑的走勢,氨綸20D從82000元/噸下降到目前的80000元/噸,跌幅為2.4%;氨綸30D也從68000元/噸下跌了4500元/噸,跌至63500元/噸,跌幅最大,達到了6.6%;氨綸40D的價格也跌了3000元/噸,從55000元/噸跌至了52000元/噸,跌幅為5.5%。氨綸行業的淡季正式來臨,所以氨綸市場走入了下行的通道。織造企業運營狀況下滑、整體庫存逐步攀升、壓價現象普遍是目前氨綸市場的真實寫照。呈現這樣的狀態,筆者認為有一下幾點原因:
1、 上游原料的漲跌互現,使得整個市場越發的疲軟
近段時期,氨綸上游的原料純MDI出現了下跌的趨勢,從上月末的19000元/噸跌至的目前的18400元/噸,下跌了600元/噸,跌幅達到了3.2%。純MDI市場的成交量出現下滑,整體成交氛圍低迷,下游開工有限,接盤甚少,采購基本以小單為主,導致價格也一路下滑。同時MDI生產廠家開工率保持低位,廠家原本想通過減少市場供應量,來穩定市場價格,減輕企業庫存壓力,但此舉對現貨領域價格無任何助力。而PTMEG的行情由于主原料BDO售價的持續高位支撐,以及氨綸產業需求總量維持樂觀支撐,所以PTMEG廠商報價整體上揚,且拉漲態度較為堅挺,自本月以來已經上漲了800元/噸,從上月末的25000元/噸上漲到了目前的25800元/噸,漲幅達到了3.1%。由于上游原料的純MDI的價格下跌,PTMEG的價格上漲,使得氨綸市場對于成本壓力出現了不明朗的判斷,加大各企業經營風險,因此都以觀望態度來對待,采購謹慎,下游接單也開始出現乏力的狀態,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使整個市場越發的疲軟,于是在價格上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出現了下滑的現象。
2、紡織外需乍暖還寒,出口市場又顯陰影
去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逐漸從08年的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外貿出口都出現了復蘇的跡象,整個紡織業也開始逐步回暖,似乎看到了全球經濟的回暖的希望。但是并沒有完全如人們所期望的那樣,剛熬過一個出口寒冬的中國服裝外貿業沒想到會迎來處境更為復雜的一年。誰都能料到金融危機沒有輕易的過去,誰也沒想到第二波沖擊會是以主權債務危機的形式出現。歐洲爆發的債務危機波及的范圍正逐步放大,它拖累歐盟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復蘇步伐,也將影響下半年我國紡織出口復蘇的腳步。商務部研究院日前指出,我國對歐出口的增速目前尚維持在25%,不過,由于歐元迅速貶值的影響可能會相對滯后,因此5月份我國對歐出口增速恐有回落,6月份我國對歐出口增速回落會比較明顯,接下來可能進一步下降6%~7%。而歐盟是中國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占中國貿易規模的16%,同時歐盟也是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第一大市場。受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在歐盟國家的出口目前來看,顯得比較疲軟,美國市場的表現看上去要略好一些。據數據統計顯示,今年1~4月,我國出口到美國紡織服裝金額同比增長20.61%,比歐洲市場的增長高了4個百分點。不過,一些企業卻表示,美國市場雖有所好轉,客戶也在持續下單,但普遍出價較低,形成了企業訂單增加,利潤不增的怪現象。從總體的出口市場來看,行業內對于后期市場的需求方向判斷,由于歐洲債務危機的持續可能會使部分相繼轉以內銷為主,但南美及東南亞等地區的需求量則仍將保持相對樂觀的需求狀態。
3、進入氨綸淡季,需求開始減弱
六月,氨綸行業正式進入了它一年中的淡季,紡織市場上也開始忙碌秋冬的面料,而秋冬面料一般用的彈力偏少,這將導致對氨綸的需求減少,而氨綸含量很高的絲襪開始逐漸的淡出市場,這也是氨綸需求減弱的另一大因素。淡季的來臨、需求的走弱,更加使得氨綸市場出現了疲軟下滑的走勢,對后市也出現了看空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