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回國的組建隊伍讓丁洪花費了大把精力。從自己搭建實驗室開始,丁洪經常早出晚歸的工作。付出總有收獲,在回國后不久,幸運女神就光顧了丁洪和他的團隊。
丁洪回國適逢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眼光敏銳的他牢牢抓住了這一契機,在中科院團隊和國際合作者的高效合作下,丁洪團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他們利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技術,發現了鐵基超導體中依賴費米面的無節點超導能隙,被國際同行認為是對鐵基超導體的S-波對稱性建立具有奠基性意義的工作。他們用多個有說服力的實驗結果揭示了反鐵磁波矢相連的帶間散射和費米面近似嵌套是導致鐵基超導的最根本原因,被作為正在形成的對鐵基超導機理共識的關鍵實驗證據。
如今,丁洪的科研團隊,已日益發展壯大,他表示愿意吸引更多的優秀學生加盟這個團隊,為超導研究作出貢獻。丁洪還正在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上建設一條世界一流的光束線,做高溫超導和其它功能材料的研究。同時他希望能在北京懷柔地區建立一個體現國家意志的大型綜合研究中心,他表示:“這將會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并會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國創業。”
愿攜手報效“母親”
科研之外,丁洪最大的希望是能把中國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氛圍做好。身為海歸學者,他也期盼更多的海外學者能攜手奮進,共同報效祖國母親,推進祖國科學事業的飛速發展。
身為我國乃至國際凝聚態科研行業的翹楚,丁洪十分關注中國基礎科學在國際科學界中的地位,熱切期盼著祖國的發展進步。他說過“美國在基礎科學方面還是遙遙領先的,美國高校的物理系科研做得都比較好。中國相比之下沒有這樣全面。在科研領域,尤其是高端技術領域,全世界的人才都是平等競爭的,因此好的環境可以吸引世界上最好的人才。”
他強調,“中國近年來一些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實力上漲速度非常快,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們對海外人才的吸引,主要是吸引華人科學家,所以取得飛速的進步,和國外的差距也在縮小。”丁洪真切地期盼海內外華人學者共同攜手。“中國現在大量的精密儀器是靠進口,我想改變這個狀況,所以有些儀器我們自己也在研制。海外的一些華人在精密儀器領域很有成就,可以整合力量,使中國在精密儀器方面能提升。”
在國內吸引人才問題上丁洪還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想法,如解決引進人才的配偶工作、子女教育、醫療保險等問題都是吸引海外華人回國的重要條件。
拳拳心,赤子情。相信作為第一批全職回國的高端人才,他的真切呼吁,能夠影響和帶動更多的海外同胞重回祖國懷抱,共同為振興中華奉獻才智和光熱。
人物簡介:丁洪,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國家首批“千人計劃”入選者。1990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1995年獲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物理學博士。曾任美國波士頓大學物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