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隨著亞洲紡織業開始復蘇,紡織機械需求也開始出現回暖。2009年紡機進口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仍集中在亞洲,占到全球紡機進口總額的56.62%。雖然與全球紡織機械投資高峰期相比,亞洲地區紡織機械投資增長放緩,但該地區紡織生產企業為提高自身競爭力而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需求,仍使全球紡織機械制造企業對這一巨大的市場充滿期待。
市場形勢回暖亞洲依然是發動機
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紡織機械銷售大幅下降,但亞洲市場的紡織機械投資卻仍在繼續。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短纖維設備交貨總量約864萬錠,亞洲地區消化了其中的96%,大約831萬錠;全球氣流紡銷售近195650頭,亞洲就使用了其中的73%;化纖長絲單加熱變形機銷售5230錠,90%銷往亞洲;化纖滌綸長絲雙加熱變形機銷售約163000錠,亞洲市場占74%;無梭織機產量約44800臺,90%銷往亞洲;圓型針織設備銷售21150臺,電子平型經編機20300臺,其中大約87%都銷往亞洲。
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亞洲紡織業逐漸出現復蘇跡象,紡織機械需求開始出現回暖。今年一季度,這種回升勢頭更加明顯。來自紡織機械生產強國——德國的數據顯示,德國紡織機械今年一季度的訂單增加了130%,德國紡織機械協會(VDMA)預測德國紡織機械今年全年的銷售額將比2009年增加30%到35%。在2008年和2009年,德國紡織機械企業經受了生產和出口方面的大幅下降。2009年第四季度,訂單開始顯著增加,第四季度出口額也出現回升,達到了5.55億歐元。2010年的1月和2月,德國紡織機械的出口額已達5.33億歐元。據統計,2009年德國紡織機械55%的出口即18億歐元出口到亞洲地區。僅兩個最大的市場——中國和印度進口德國紡織機械及零部件就分別達到6.28億歐元和1.61億歐元。在2010年1月和2月,出口到中國的紡機達8300萬歐元,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7%。除了中國市場,其他亞洲市場也顯示出活躍:伊朗進口德國紡織機械及其零部件680萬歐元,增長50%;泰國進口410萬歐元,增長42%;越南進口170萬歐元,增長35%;孟加拉進口270萬歐元,增長8%。
上述數據清楚地表明,亞洲市場對于全球機械制造商來說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09年,亞洲對于紡織機械的進口總額已占據了全球進口總額的半壁江山,達到56.62%。作為亞洲最大的兩個市場的中國和印度進口額是全球總進口額的32%,而其中,中國是全球紡機消費潛力最大的市場。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中國紡織行業投資放緩,紡機設備的銷售也因此受到影響,進口設備同比下降21%,但盡管如此,紡機設備累計進口仍達到38.30億美元。今年1~4月,紡機設備進口顯著升溫,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80%,達到11.49億美元。可以預見,未來中國紡織機械市場仍將繼續保持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