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解套路
王強現在最擔心的事就是6月青島開始多雨升溫,將加快含有蛋白質的橡膠的霉變速度,那他們將血本無歸。
“我們已設想過幾套解決方案。”前述青島橡膠貿易商告訴記者,所謂的解決方案,無非是轉賣給海外買家;或運到國內期貨市場套現;但執行難度都不小:盡管當前泰國3號煙片膠境外價格維持在3700美元/噸,但要轉賣給海外客戶也不容易。畢竟橡膠已在青島保稅區堆積近半年,風吹雨打,有些露天堆放的已有霉變痕跡,品質已不符合海外買家的標準。
“目前轉賣給印度貿易商的比較多,但占囤積總量還是少數。”中財期貨農產品分析師趙程表示。
如果運到國內期貨交易所套現,前提是囤積橡膠必須離開保稅區搬進交割場所,貿易商則得先行繳付17%增值稅與每噸約1600元人民幣的關稅,這意味著貿易商將付出更高的采購成本。“現在囤積橡膠價值一天比一天低,投資方都催貿易商趕快銷售還款,還愿再給錢嗎?”這位貿易商表示,當他把該方案告訴民間出資方時,換來的是一頓痛批。
至于尋找國內貿易商與輪胎廠家消化庫存,還得面臨“割腕自救”的窘境。目前橡膠下游廠家普遍能接受的泰國3號煙片膠價格基本在3000美元略高,按原先進口采購均價3300美元/噸計算,每出售一噸,就意味著虧損超過300美元。以此測算,青島保稅區近7萬噸橡膠庫存將賬面損失2100萬美元。
“能夠順利消化庫存算是很僥幸了。沒有上下游產業鏈的深厚關系,人家未必肯買。”王強無奈說。
一旦上述解決方案失效,只能拍賣清算。記者了解到,在王強用于囤積橡膠的資金池內,50%是銀行貸款、30%是民間游資拆借,還有20%自有資金。銀行已決定下周著手拍賣他所抵押的1000噸橡膠庫存,所得款項優先償還銀行貸款。“如果按7折賣掉這批貨,扣掉利息,我的本金就等于打水漂了。”他遲遲想不明白,為何這回橡膠現貨投機潮竟然以失敗告終?
“如今橡膠供銷的產業鏈被拉得過長了,導致境外采購、進口貿易、國內流通分銷等環節都會由于大量游資的涌入,變得無序競爭,甚至出現過度投機。”中財期貨農產品分析師趙程分析說。
“只能怪貿易商與民間資本投機情緒實在太猛,量過大,市場正常需求無法消化。”王強最后意味深長地說。或許,這正是這輪國內民間資本與貿易商投機橡膠現貨失敗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