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部地區重點發展特色產業
西部地區發揮資源、能源、勞動力等優勢,以“立足資源、發展邊貿、突出重點、強化特色”為原則,抓住西部開發戰略機遇,發展棉紡織、絲綢、服裝及其他特色產業。
1. 加快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新疆應利用棉花資源優勢,進一步加快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建設;內蒙古、新疆、寧夏、青海、甘肅和西藏可利用羊絨羊毛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毛制品;四川、廣西、云南等地發展蠶桑生產,擴大繭絲綢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四川、重慶、陜西等省市可適度發展棉紡織、服裝業。
2. 發展民族藝術和民間工藝特色產業。利用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多、文化多元、旅游資源豐富等優勢,大力發展民族服裝服飾、藏區藏毯、貴州蠟染、江南藍印花布等特色產業。
3. 適度建設紡織服裝加工區。新疆、西藏、云南、廣西等省區應利用區位優勢,結合邊境地區貿易需求,建設紡織服裝加工區。
(四)東北地區加快發展優勢產業
東北地區利用特色原料資源、產業基礎和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機遇,以“發揮優勢,立足提升,整合資源,拓展貿易”為原則,響應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加快發展化纖、亞麻、服裝等優勢產業。
1.加快發展優勢產業。黑龍江省應利用亞麻資源和加工優勢,進一步提升麻紡織加工水平;遼寧、吉林應利用化工產業優勢,提升腈綸、粘膠、碳纖維和產業用紡織品加工能力和水平。
2.適度發展紡織、服裝業。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接續產業,可以園區建設為主,發展紡織(針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連、沈陽、哈爾濱等中心城市,要整合優勢資源,發展服裝設計、品牌營銷等服務業。
四、完善紡織產業轉移條件
(一)做好發展規劃,促進有序轉移
各地區應立足長遠發展,結合紡織產業現狀,做好本地區紡織發展規劃。東部地區立足紡織產業升級,積極引導產業轉移。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造條件,促進并承接紡織產業有序轉入。
(二)加強合作共建,實現共同發展
東部地區應加強與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合作,按照優勢互補、產業配套以及利益共享原則,探索在中西部或東北地區共建產業園區和特色產業基地,利用雙方優勢促進紡織產業集聚發展。
(三)培育承接載體,完善產業配套
承接地區要選擇部分產業基礎好、物流成本低、配套能力強的產業基地或工業園區進行重點培育,加強基地或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吸引同類及關聯度高的項目向基地或園區集中,提高專業配套服務的能力和效率,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