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產品、內銷產品“區別對待”
7月7日,記者來到了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分公司,這家公司隸屬于深交所上市企業“佛塑股份”。
走進佛塑集團鴻基分公司,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在這家公司的櫥窗里,擺放著很多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樣品,樣品的旁邊是一些“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這些發泡餐盒用的是什么原料呢?面對我們的詢問,工作人員倒是一點也不忌諱。
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分公司采購進出口部陳躍文:大部分都是生產內銷的,全部都是拿那些進口回來的垃圾來做的,國內賣的就是把那些進口的垃圾嘛,然后用來做內銷的飯盒嘛。我們14臺片機。
難道,這些餐盒是用進口垃圾做的?那么,這些原料垃圾又是從哪兒來的?
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分公司采購進出口部陳躍文:有一個大的客商,他提供給幾家廠子,他同時做著我們廠生意,還做著別的廠生意。應該就是順德的。
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分公司,真的在用廢舊塑料生產一次性發泡餐具嗎?
在這間庫房里,標稱為“龍王”“奇美”的袋子就擺放在這里,掏出袋子里的原料,果然是灰色的廢塑料顆粒。
在另一間廠房,記者看到,一名工人正用塑料勺舀起什么東西,進行秤重。而料斗里的原料看起來很白,但仔細觀察,白色的原料中已經摻加了一些灰色塑料顆粒。
在機器的上面,記者發現了幾張工藝配方卡,上面詳細地標注了再生料的添加比例。F33型號的餐盒,用的是——原料3包,再生料1包;W11、W16、W17型號的碗——原料徹底不用,而是全用再生料4包;標注為F22、F28的降解餐盒——原料2包,再生料2包。
而在F11型號餐盒的外賣出口配方卡上,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字:原料4包,再生料不添加。在同樣型號但沒有標注“出口”字樣的餐盒配方卡上,卻是:原料1包,再生料3包!
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分公司采購進出口部陳躍文:像我們一般出口的,基本上添加的(廢料)都不大。太麻煩,經常(有人)要來查我們,你不像內銷啊,你內銷當然好,怎么都好糊弄,沒人管,賣得出去就行。
寬大的廠房里,6臺拉片機,14臺成型機正緊張工作。技術人員向我們介紹,那些聚苯乙烯原料、再生料和滑石粉以及其它一些化學物質相混合,經過高溫發泡,出來的就是白色泡沫餐盒所用的大白卷兒片材。然后這些片材經過加熱,吸塑成型,就做成了各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而且每月的產量還不小。
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分公司采購進出口部陳躍文:(每月)應該有1千噸。
記者:廣東像你們這么規模的廠子有多少啊?
陳躍文:好像沒有(其它的了),我們應該是最大的。
一千噸的產量,就意味著月產大約2億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屬于淘汰類落后產品,一律不得進口、轉移、生產、銷售、使用和采用。但是,我們在這里卻看到了每月產量一千噸這樣大規模的生產現場。
在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分公司的廠房門口,記者看到兩輛大貨車正準備裝貨,而庫房里,上下兩層也都堆滿了要發往各地的產品。
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分公司采購進出口部陳躍文:上下兩層。
記者:這里面貨裝了有多少?
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分公司采購進出口部陳躍文:估計也就有這幾天的產量吧,基本上隨放就隨裝(車)了。
當記者正準備進一步詢問時,一名女工作人員走了過來,要求我們盡快離開。
佛山塑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鴻基分公司采購進出口部陳躍文:她這里面添加了一些廢料什么的,怕人知道。
生產車間24小時不停機
離開佛山,記者又來到了珠海,在一家名為”新富華快餐用品有限公司”里,記者看到,地上堆了很多寫著“黑料”字樣的袋子,廠房的黑板上,也清楚地標著原料和再生料的添加比例。
在東莞市工商局網站上,記者查詢到“茂盈降解塑料餐飲具有限公司”的信息顯示為“已注銷”,但是在這家標明已注銷的公司門口,我們仍然能看到大量一次性泡沫餐盒就堆放在這里,不遠處的廠房傳來轟鳴的機器聲。
門衛告訴我們,這里的生產車間每天24小時不停機,每天都有20多輛大貨車裝滿餐盒從這個門口開出來。
根據國家發改委2005年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屬于淘汰類落后產品,聚苯乙烯擠出泡沫塑料生產工藝也屬于落后生產工藝裝備。國務院《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中強調指出,對這樣的淘汰類項目,禁止投資,一律不得生產、銷售、使用和采用。
明令禁止的生產行為為什么還在公然繼續?我們撥通了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舉報投訴中心的電話。
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舉報投訴中心工作人員:如果是發泡的一次性餐盒,那肯定是不行的。我們會查封它生產現場啊,查封它的設備。嚴令禁止生產的,淘汰的落后產業不準生產。
一次性發泡餐盒的危害
在佛山市城北綜合批發市場,記者看到了標注為“佛山鴻華聚酯切片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發泡餐盒。
我們注意到,餐盒上的型號標志“F28”,我們在“佛塑股份”鴻基分公司櫥窗里見到過,而在“佛塑股份”2009年年報中,我們也看到,“佛山鴻華聚酯切片有限公司”屬于“佛塑股份”的分支機構、控股子公司。
在深圳寶安區的一個市場里,我們看到了寫著“茂盈”的發泡餐盒,攤主說,一般都是一些小餐館在使用這種一次性餐盒。
在珠海新富華廠區附近的一個市場里,記者看到了新富華快餐用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光達”牌一次性發泡餐盒。在附近的街道兩旁,我們看到,使用過的一次性發泡餐盒被丟得滿處都是。
在深圳寶安區福永鎮工業區,我們看到,吃午飯的工人無一例外地在使用這樣的餐盒,工人們表示,這里的餐飲店提供的都是這種一次性發泡餐盒。
在深圳“新一佳”連鎖超市,賣炒粉的師傅拿給消費者的,也是這種一次性的發泡餐盒。
那么,這樣的一次性發泡餐盒,會存在怎樣的危害呢?記者在新一佳超市也買了一份炒粉,拿回房間,放置了一晚上之后,我們請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對餐盒進行了鑒定。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這個絲出來了,泡沫塑料絲。
記者:肯定是泡沫塑料絲嗎?這不會是那個(炒)粉的絲嗎?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不會是(炒)粉的絲,這是塑料的。也就是說他在倒的時候,粉上沾的油不一樣,有些地方沾的油多,油溫比較高,那它就會把它(餐盒)燙化。所以這個消費者無形中可能你就吃進去了,而體內,人體內是不會分解這些東西的。
為更清楚地向我們展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所帶來的危害,董金獅給我們做了兩個實驗。
首先他把食用油倒進這個量杯,用微波爐加熱到攝氏107度。然后把油倒在兩個不同類型的餐盒里。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你看,馬上化了。你看,這個就沒事。很明顯吧。
緊接著,董金獅又把食用油倒進我們調查中涉及到的“佛塑三廠”、“東莞茂盈”,“珠海新富華”生產的發泡餐盒,結果,這些餐盒無一例外地迅速熔化了。
可是,旁邊的這個餐盒也同樣倒進了攝氏107度的油,為什么沒事呢?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合格的餐盒上面都有個“QS”和編號,這個編號相當于產品的身份證,也是由國家質監總局統一頒發的。這類產品經過了嚴格的質量審核,也就是它的原材料、生產環境、生產工藝包括人員的健康要求,都是有嚴格的規定的。另外這產品,它有個企業產品的編號,那么就能找到它是哪一家企業的,還有這個三角符號,這個材料可以回收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