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成危機中“最暖”地區
在紡機展上,不少展商都表示,今年的紡機展之所以能夠在危機中盡顯生機,與亞洲市場在金融危機后期所起到的經濟復蘇引擎作用密切相關。2009年,盡管國際市場紡機出口大幅下滑,但隨著亞洲紡織業開始復蘇,紡織機械需求也開始出現回暖,國際紡機業的絕大多數發貨量都流向了亞洲地區。
有關數據顯示,2009年,紡機進口前五位的國家和地區都集中在亞洲,占到全球紡機進口總額的56.62%。雖然與全球紡織機械投資高峰期相比,亞洲地區紡織機械投資增長放緩,但該地區紡織生產企業為提高自身競爭力而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的需求,仍然在寒冬中帶給全球紡織機械制造業以絲絲暖意。
未來市場重心仍在亞洲
而來自全球紡織機械生產強國——德國的數據顯示,未來亞洲仍然是其產品的主要銷售區域。這不僅表現在2009年德國紡織機械的55%即18億歐元都出口到了亞洲地區,同時,在今年的1月和2月,出口到中國的紡機就達8300萬歐元,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7%。而除了中國外,其他亞洲國家的紡機進口也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趨勢。如伊朗進口德國紡織機械及其零部件680萬歐元,增長50%;泰國進口410萬歐元,增長42%;越南進口170萬歐元,增長35%;孟加拉進口270萬歐元,增長8%。
“德國紡織機械今年一季度的訂單增加了130%,預計德國紡織機械今年全年的銷售額將比2009年增加30%~35%。亞洲仍是我們所關注的重點。”德國紡織機械協會(VDMA)有關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