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能材料領域,利用陶瓷纖維、超級棉纖維、高硅氧纖維及預氧化纖維等加工而成的節能保溫和建筑防火系列產品,耐高溫、隔熱性能和節能效果好。采用調溫纖維制成的防護服在極端惡劣的氣候環境下也能有效保護作業人員。加筋水刺復合墻面防裂非織造材料用于建筑,既可以防止墻面開裂,又可以用作外墻保溫結構中硬質泡沫塑料的襯層;利用該材料可防止墻體變形,延長使用壽命,開拓了非織造材料新的應用領域。
超細纖維非織造布領域,在現有15家企業22條超細纖維合成革生產線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了后加工工藝,使產品不但具備了天然皮革的各種性能,而且彌補了天然皮革的一些缺陷。該材料應用在汽車內飾上,各項物化指標均能滿足要求。這種超細纖維合成革經適當改進后還可用于高速列車及飛機內飾,目前正在擴大生產規模。
在醫用紡織品領域,SMMS一步法非織造布、抗菌及復合性非織造布的產業化項目正在建設中,鍵合型抗菌防霉SS非織造布、鍵合型抗菌防霉SMMS非織造布和高性能干法紙棉復合功能非織造布等新型材料正在開發。此外,婦女衛生巾、兒童紙尿布和成人失禁用品等特殊非織造產品,年產1億米聚乙丙交酯可吸收縫合線等項目都已在“十一五”期間啟動。
強調發展方向
談到未來,朱民儒表示,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已經逐步成為紡織工業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同時,《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給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機遇。鐵路、機場、水利、電力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開展,對土工合成材料等產業用紡織品的需求大大增加。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為醫療衛生用紡織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市場需求必然帶動產業研發和應用能力的提升,未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有望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目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雖然發展較快,但在產品的創新、應用領域的開拓、標準制定等方面還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據朱民儒講,行業中存在低檔同類產品產量增長過快的情況;企業對新工藝、新技術研發投入不足,2009年國內產業用紡織品企業的研發投入平均低于2%;多年來,生產者和應用方缺少必要的交流和溝通,造成產需銜接不好,產業用紡織品生產企業對下游市場控制力弱;產業用紡織品的專用原料及設備配套不足等。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當前正在配合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和政府部門制定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朱民儒介紹說,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將結合紡織振興規劃,仍要堅持在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等六大重點領域的發展方向,利用已取得的優勢,在一些高技術領域拓展應用;增強新產品的配套使用,增加中高檔的產業用紡織品品種,形成一批龍頭企業。
同時,要逐步完善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管理體系,統一醫用紡織品、過濾用紡織品、土工合成材料、安全防護用紡織品等領域的主要檢測方法標準,促進產品及檢測方法標準與應用標準的銜接。此外,還要加強對后道產品和下游市場結構的研究,重視與應用領域的溝通,拓展產品應用領域。加強部門協調,推進聯合指導機制,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跨產業、跨領域重點產品的開發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