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完成節能減排指標
鄭植藝介紹說,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化纖行業除了在自主創新方面成績突出,在推進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方面也是成績斐然。
國家制定的“十一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要求化纖行業單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中國化纖行業實際上目前每噸纖維能耗就比2005年下降了30%,具體來說,整個行業噸纖維能耗從742.5公斤標準煤下降到516.8公斤標準煤。在耗水方面,指標要求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目前化纖全行業每噸纖維用水量已經下降了40.3%。在廢物綜合利用率方面,指標要求達到60%,實際上化纖行業已經提高到98%。在污染物排放方面,指標要求排放總量要減少10%,化纖行業目前廢水排放比2005年降低了12.8%,在氣體粉塵排放方面,有兩項完成得比較好,兩項完成得不理想。完成好的是粉塵排放總量,全行業比2005年降低38.7%,減少了3600噸;二氧化硫排放降低了21.1%,比2005年排放總量減少了1.1萬噸;但是全行業在二硫化碳和二硫化氫的排放方面沒有達到國家所要求的目標。全行業對這一問題已經高度重視,現在已經推出具體措施加以解決,目前推出了最新一代的氣體治理技術和工程。但是,實事求是地說,值得注意的是化纖行業二硫化碳和二硫化氫的排放總量絕對數字并不大。盡管如此,全行業還是主動地自我加壓,嚴格要求,希望盡快完成國家的約束性指標任務。
此外,就發展循環經濟來看,鄭植藝指出一些項目和技術仍然處在初級階段,很多還沒有大的突破;w行業在循環經濟方面成績比較突出的主要領域是再生紡、再生料的循環使用。短纖的品種目前已做到多維中空程度,已成為棉紡行業的重要補充,據中國化纖協會估計,能夠用于棉紡行業的短纖已超過了150萬噸。另外,再生紡滌綸長絲產品開發也取得了突破,特別是在拉舍爾毛毯應用方面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競爭能力。但是從大循環經濟的層面來說,在衣料方面還沒有有效啟動,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在節能減排方面,鄭植藝再次強調,粘膠纖維生產在節能減排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十一五”期間,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中國化纖協會證明了粘膠行業并不是“雙高行業”,且綜合能耗排名也并不靠后,所用原料也不是一次性資源,而是木材和棉花的下腳料。由此可以說粘膠行業是再生行業,是綠色、可循環、低碳行業。我國粘膠行業在液體以及固體治污方面已達到了國際水平。在氣體治理方面,粘膠短纖維行業已經找到了經濟適用的工程方法,正在全行業進行推廣。另外,他指出,粘膠長絲的氣體治理問題也正在攻關,不久將會實現技術突破。
產業結構呈現“三個集中”
鄭植藝指出,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化纖行業產業結構的變化也是十分明顯的,這也成為行業的一大成績。從“九五”開始,化纖行業出現“三個集中”。即:向大企業集中、向民營企業集中,向東部發達地區集中,這種趨勢到“十一五”已經達到了完善至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