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成改革“絆腳石”
2010-9-17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成品油 油價 原油
我國成品油三番五次的說調價,也沒能如期調價,這使得成品油定價機制遭到質疑,2009年5月出臺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guī)定:國際市場三地原油價格連續(x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發(fā)改委價格司即可相應調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價格。
針對最近兩次未及時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發(fā)改委方面給出的解釋是,根據發(fā)改委的測算標準,三地變化率尚未達到4%的調整幅度。 一直以來,成品油定價機制標準模糊,廣受業(yè)內人士詬病。管理辦法中并未公布基數、加權數等油價調整的國際主要參考函數項。發(fā)改委只是在辦法頒布后的官方解釋中稱,油價調整將“考慮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環(huán)節(jié)費用和適當利潤”、“國家發(fā)改委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有關成本費用參數”。因此,市場分析機構給出的變化率,只能采用類似標準,必然與發(fā)改委的測算標準有不一致的地方。
成品油定價機制成改革絆腳石
一直以來,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備受詬病。原因是,我國以往帶有行政色彩的定價模式,已經不適應目前國際化的成品油市場規(guī)律,如今盡管啟動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但改革不徹底也留下不少“后遺癥”。
改革呼聲再起,自新政實施以來的每次油價調整,或每次臨近調價窗口,市場上都會出現質疑的聲音。甚至在不少人看來,國家發(fā)改委的調價“只漲不跌”,或是“漲多跌少”。
發(fā)改委否認稱近期無政策出臺,接近發(fā)改委的人士透露,是否對成品油消費稅征收方式做出調整,目前尚不清楚,但近期不會出臺相關政策。昨日有消息稱,成品油消費稅將由日前的價內征收改為價外征收。
改革之路在何方?
的確,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作為一個試行辦法,在經過一段時期運行后發(fā)現存在問題并將進行修改,以使之更加貼近市場要求,無疑應該是一件好事,并且肯定也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過由國內石油行業(yè)壟斷環(huán)境所決定,排除壟斷既得利益集團影響與擺正權力與市場關系,或許是決定這次成品油定價機制修改能否取得成功的首要前提。
“自6月份以來,國際油價在70-80美元之間反復波動,但連續(xù)22個工作日移動均價變化率上下均未超過4%,因此國內已連續(xù)三個月沒有調整油價。”王新華透露,國家現正對已實施一年多的新成品油定價機制進行評估、分析和完善,總結實施一年來的情況,尋求進一步完善的可能,但具體的優(yōu)化內容和調整時間表都還沒有。
他強調,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完善方向仍是市場化,“這樣,從長期看,對公司煉油板塊的發(fā)展仍比較有利。”
單純從目前定價機制的具體操作上做文章,仍然沒有改變政府直接介入成品油價格形成的性質,應該在價格之外考慮政府之手從成品油定價領域逐漸退出的制度安排。
分析人士認為,在國內外市場走勢低迷的情況下,成品油定價機制應該更加市場化和透明化,以消除觀望,提振市場。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