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電風潮”波及塑料制品行業
2010-9-19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塑料制品 塑料原料
近期“限電風潮”席卷全國,成為行業內熱議的話題。由于多種原因導致今年以來我國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繼續大幅上升,節能降耗形勢十分嚴峻。為達到國家“十一五”規劃的節能減排目標,各地方政府在2010年最后的幾個月內痛下殺手,對于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采取一刀切的措施——拉閘限電停產。限電措施在多個省市輪番上陣,已經波及部分非高耗能行業。除鋼鐵、水泥等“雙高”產業產量受到較大影響外,塑料制品行業也未能幸免。
限電作為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雖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也難免連累國內制造業的生產。節能減排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也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作為受到波及的塑料下游企業,難免有反對和質疑聲音出現。“一刀切”的限電舉措也引發了諸多人士的不滿。甚至有塑料下游制品工廠為了維持生產,被迫買發電機自行發電。表面上官方的發電量數據下來了,但能耗其實并沒有減少,節能減排的目的并未真正達到。
2010年8-9月份在原油震蕩走高的推動下,塑料需求傳統旺季到來,但塑料價格一直僵持平穩,欲漲無力。塑料的上游基礎原料是原油,金融危機過后,隨著原油價格從30美元/桶漲到目前的75美元/桶左右,原料成本水漲船高。雖然今年的塑料也相應有所走高,但目前的價位顯然偏低,石化廠家利潤微薄。
以塑料原料的主力軍“聚烯烴”為例,雖然上半投產的新裝置不多,供應增加不明顯,但需求的低迷成為抑制價格走高的最大障礙。塑料制品企業主要集中在華東地區,而“限電”使得浙江、江蘇等省份塑料下游工廠開工率大幅下滑,市場人士反映一周內“開工四天,停工三天”的情況比比皆是,從而塑料原料的需求量明顯減少。
成本走高是塑料原料價格上行的內在動力,供需關系決定其溢價空間。目前,受制于“限電”的影響,塑料原料消化量進一步受到抑制,缺少了需求的拉動,塑料價格欲漲無力。塑料制品行業要想擺脫“限電”的困擾,仍需要政府工作進一步細化,多調查、多走訪,讓節能減排的工作更加高效、合理的進行。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